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40|回复: 2

南河小三峡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6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暑假里的一天清晨,一向爱睡懒觉的我六点就起床了。因为先前与同学三芝约好去谷城南河游玩。很快,一切准备妥当,我就出门去与同学会合。
    清晨,空气清凉,从高楼一角露出一些太阳的光芒。小城似乎刚刚苏醒,街上很安静,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偶尔可见一两个晨跑的人甩着膀子走过。一个人走在街上,心情很舒畅。
    到了约会地点,我等了一会儿,同学的车就来了。然后又去接另外两位同伴。随后,我们一行五人便出发了。
    车跑了三个多小时的路程,终于到了南河。从车窗向外望去,一块竖立的巨石上红色的“南河”二字赫然入目,远处青山连绵起伏,山前一条大河如碧绿的玉带自南向北飘去。此时,一阵风吹来,风中裹挟着水的清凉味道,旅途的劳顿和燠热立刻一扫而光,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驱车又走了一会儿,就进入了南河景区。一下车,对面高高低低的青山便扑面而来,那满山郁郁葱葱的绿令人神清气爽。低头看去,南河水面宽阔,河水浩浩,却无喧腾匆忙之态。只见河水清澄,整条大河如宽阔的碧练,水流如丝绸滑过,从从容容、悠悠闲闲地向远处流去。
    船来了,我们迫不及待地上了船,开始了南河之游。
    船慢慢地逆流而上,我们站在船舱里,透过玻璃窗欣赏着两岸的景色。由于船舱太低,透过窗子所见有限,大家索性钻出船舱——其实是窗户里爬出来的,来到外面走廊上。走廊太窄,仅容一人站立,不便来回走动,大家只好坐在窗台上看风景。
    此时已近中午,阳光正强,晒得人皮肤疼。但禁不住美景的诱惑,大家还是站起来看风景。船缓缓地行驶着,河水幽幽地从两边滑过,船尾泛起了两排白色的浪花。向后望去,两岸的青山慢慢后退,河水消失在层峦叠嶂之中。抬头仰望,两岸山上长满了树木,山势变幻多姿。有的地方山圆坡缓;有的地方崖陡壁削,山峰峭拔;有的地方山岩突兀,奇峰凌云……向前望去,河水在两岸青山的怀抱中迂回曲折,山峰也就千回百转。正前方,横着一座鹰钩鼻似的山峰,恰似一个仰卧的欧洲老人面孔,他正静静地凝望着蓝天上的两团洁白的云朵出神。随着船的移动,这座山峰一会儿近了,一会儿远了,一会儿在前面,一会儿又跑左边去了。此时,舟行碧波之上,看两岸山峰林立,船下河水浩浩,真有置身于长江三峡的感觉。难怪人们称南河为“小三峡”呢,真是名不虚传啊!
    大家正兴致盎然地欣赏着风景,忽的,几只白鹭从山前掠过。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明亮的阳光中,白鹭是那样炫目!追逐着白鹭的身影,只见远处青山上矗立着几处砖房,雪白的墙壁,红红的硫璃瓦,与绿树相映生辉。这景致倒映在河水中,宛如一幅色彩明丽的水粉画,颇有江南风韵。岸边,几只脚划小舟横在河边,那大概是山上人家捕鱼用的吧。飞翔的两只白鹭落在岸边,站在浅水中悠闲地踱步,雪白的影子在水中摇晃着。看着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陶公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中升起一种如菊的情愫,一份逸世的恬淡和宁静覆盖了心田。
    不知不觉船靠了岸,原来到了龙滩。上了岸,去登山,拾级而上,来到半山腰一处开阔的院落,我们参观了农家博物馆。出来时,同伴被本地村民油炸的河虾所吸引,忍不住买了一盒,分与大家吃。没有筷子,她们用手抓着吃,嚼得有滋有味。她们边吃边劝我说:“野生的,好吃!尝尝!”我直摆手,不响应,因为我素来不吃这个,闻之反胃。
    此时已是中午时分,太阳正烈,所以我们不敢耽搁,赶紧上船赶往下一个景点。
    船舱又闷又热,大家索性站在船头看风景。此时有河风吹拂着,置身青山绿水之中,倒不觉得热了。
    船大约又行了半个多小时才靠岸。本来已是午饭时间,但艄公告诉我们,山顶上有个黄龙洞,比较好玩,但爬山得一个小时左右,来回需一两个小时。为了周全起见,我们商量好还是先上山去玩,下山后再吃午饭。我们买了水,就向山中进发。
    此时值正午时分,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通往山脚的路位于山谷中,四面被山包围着,没有一丝风,天气异常炎热,我们个个脸热得红通通的,汗直往下流,但大家还是快步向前,有说有笑,很兴奋。
    可是等到走到山脚下时,我已觉得腿发软,迈动步子有些吃力,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此时,我感觉又渴又饿,又热又累。但走在最前面的三芝却似脚下生风一般走得很快,看她如此轻松,我不得不加劲跟上。这时,另一同伴小张也跟我一样没劲了,她停下来喝水。我也赶紧咕咚咕咚喝了些水,又吃了几块饼干,这下感觉又有力气了。于是继续登山。
    走了几十米以后,开始真正地爬山了。这时,三芝告诉我们,同伴小苏怕累说不上山了,我听了心里也有些犹豫,想往回走,但转念一想,假如回去了,这一趟不是就白来了吗?于是便决心跟着她们向前走去。
    开始还有路,后来就没有了,脚在山石上跳来跳去,有的石头倾斜着,很滑,让你不得不小心翼翼。越往前走,山越深,路越陡。而天气越来越热,开始我还跟伙伴们说说笑笑,到后来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连说话都吃力,只剩下喘气的劲儿了。
    走了将近半个小时后,来到了一处陡直的阶梯前。我抬头一看,心里就有些发怵,因为石阶虽然不长,但几乎是垂直的。在三芝的带动下,我强撑着向上攀去。我艰难地挪动着双腿,每抬一步,都觉得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要不是两手都拿着东西,我只差手脚并用了。一步一步,终于攀完了石阶。来到了稍为平缓的山路上,我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再也迈不动步子,只好停下来休息。
    坐下来回头望去,才发现我们已在半山腰。只见远处的山峰淡远,天空湛蓝湛蓝的,几朵白云静立不动。近处,山势逶迤,山上草木繁茂,深浅不同的绿盘错在一起,绿满了眼,看不见一寸土石。此时,山中静寂,偶尔有一两声鸟叫。除此之外,只有我们粗重的呼吸声。忽然,山中传来人语声。我们同时惊喜地说:“山上有人!”原来有比我们早到的游客啊!我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立刻来了劲,赶紧起身继续爬山。
    路是越来越陡了,我们又走了一程后,碰到一个女游客从山上下来。我们向她打听黄龙洞还有多远。她摇摇头说:“我劝你们还是回去吧!还有好远!吃不消的!我就是走到半路回来的。”听了她的话,我们浑身又没劲了。但此时路程已快过半,若回去,肯定是不甘心的。大家互相鼓励,决定还是继续前进。
    走着走着,遇到两个八九岁的男孩,我们好奇地问他们:“你们到了黄龙洞了吗?”他们说到了,我们连忙问还远不远。他们说不远了。我们一听说不远了,立刻来了精神——再怎么说也不能输给两个小孩儿吧。我们鼓足劲头向上爬。
    走了不远,又遇到了几个下山的游客,他们告诉我们,黄龙洞里比开空调还凉快,洞里的景色也不错。这下,我们更有劲儿了,又开始有说有笑地向上爬。
    大约又走了十几分钟,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来到了黄龙洞。只见洞口不大,只有一人多高。洞口上方刻着一个黄龙头,整个洞口就像黄龙张着的大口。走近洞口,立刻有一股凉气袭来。跨进洞里,一股凉气立刻包围了你,身上的汗一会儿就干了,果然比开空调还凉快,真舒服啊!
    向洞内走去,只见洞内石壁凹凸不平,但表面光滑,如刚用水冲过似的,泛着油亮的光泽。洞中钟乳石林立,形状各异,有的似从地下冒出的大圆柱,有的如洞顶掉下的圆木悬在半空中,有的则像架在洞中的金箍棒,还有的像一个大大的笔架……最有趣的是,有一个竟然像猪八戒的钉耙!这些钟乳石摸上去又滑又冰,令人指尖很快变凉。
    洞内蜿蜒曲折, 越往里走,洞内地势越低。不同的地方,空间也大小不一,时而宽敞如大厅,时而狭窄如一线天。有一处上方竟如巨石压顶,而下面的石头凸起,二者挤在一起,人只能弯着腰从缝隙间小心地爬过,而腿不能弯曲,背和胸几乎是贴着上下石头的。洞内地形也较复杂,一会儿下陷如天坑,一会儿又上攀如峭壁,而两者之间竟然是暗流。走在幽深的洞中,感觉如行走在巨龙腹中,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洞到底有多深,我们也不清楚。只是越往里走,寒气越重,空气也有些闷,有人开始打冷噤,也有人说感觉胸闷。走到了灯光的尽处,不敢再往前探,我们便返回了。
    一出洞,一股热浪涌来,让人立刻如置身蒸笼里,躁热难受。真是洞里洞外两重天啊!
    这时,站在洞前向山下看去,大大小小的山一片葱郁。远处,南河悠然流淌在一片绿色之中。河对岸的山头呈淡青色,山峰挨着蓝天,天边飘着缕缕白云。放眼远眺,真让人心旷神怡。
    歇了一会儿,我们便开始下山。下山时,大家轻松多了,心情也很舒畅。
    来到山下的山庄,品尝了当地的野生鲢鱼汤。那鲜嫩的鱼肉,鲜美的鱼汤,令人口齿间回味无穷。一大盆鱼汤,不一会儿就底朝天了。大家都在感叹,如今太难得吃到如此天然美味的食物了。吃罢饭,有个同伴觉得不尽兴,打算买几条野生鲢鱼带回去,可山庄主人说天气太热,不等走到家,鱼就臭了。同伴只好作罢。
    稍事休息后,我们便乘船原路返回。
    在回家的路上,虽然玩了一天都很累,但大家依然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此行的感受。大家都觉得不虚此行,南河的清澄美丽和黄龙洞的幽深奇峻令人难忘。更重要的是,我们此次爬山挑战了自己的极限,战胜了自己。此行将为我们人生记忆中写下美丽的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漳热线 ( 鄂ICP备2021000082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62402000199号 )

GMT+8, 2024-5-16 04: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