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就是这样,“打墙板翻上翻下”,在波动起伏的状态下生活。王清莲,这个孤儿出身的汉子,说天也没有料到一进入九十年代,历史的漩涡就吞蚀了他来之不易的“铁饭碗”——执掌食品所肉案大权的割肉总管。到如今,他已下岗十一年了。就是这十一年,这位老实巴交的汉子走双庙湾,越大块河,穿董家台,过三景庄,一直用他下岗时身上仅有的二十元钱,提着妻子的鞋篓,年复一年而且是无怨无悔地到山民们家中做着收购鲜鸡蛋的流浪生意,在方圆200平方公里的荆山山脉上,无数次地留下了他那艰辛的足迹和沙哑的声音。
一次,我与他相遇之时,顺便问起了他的生意情况,攀谈中,从他热泪盈眶的目光中看到了他那特殊的尴尬,我根本不敢相信这叫什么生意。因为二十元的本钱只够收购70个鸡蛋,而且每个鸡蛋只能赚取5分钱的微薄利润,然而就是这每天20元的本钱、3.5元钱的纯利,却维持了连他在内的一家三口人的每天的生计。尽管这样,老王的苦水往肚里吞,把这个不叫生意的生意,周而复始地整整沿袭了十一个春夏秋冬…….
时至今日,已经55岁的老王仍然初衷不改,因为在十一年的风风雨雨和艰难的跋涉历程中,他已深深的知道了与山里人的命运结伴而行的就是一个“苦”字,到了这个地步,他从未怪罪过领导,也从未怪罪过组织,他只懂得一个最为简单的道理,这就是懒惰没有用,依赖别人更没有用。
我毕竟认识了他,他也毕竟认识了我。也许是出于感情的冲动和躯使,前不久,他在近在咫尺的镇邮政局给我寄来了一封沉甸甸的信件。面对这位下岗职工的来信,我认真地详阅了数遍。每一遍都是那样的令我沉重和心酸,每一遍都在自责自己无奈为这位收鸡蛋的兄长另辟一条新的生路…….
前几天,我总觉得欠这位汉子什么,深夜提笔给他回了一封短信,连同烟草局王局长慰问我的两条香烟,请办公室的同志一并送给了老王。一来表示对他的精神慰藉,二来叫他把烟变现,作为卖鸡蛋的收入交给老婆娃子。
回信之后,我一直想和老王一起聚一聚,昨天镇里发了工资,晚上我请他在镇上的一家砂锅店搓了一顿。此时此刻,我们对酒当歌,谈笑中忘却了烦恼和 艰辛,话语里充满着鞭策和鼓励。也是此时此刻,我们都在笑看江湖,都在正视人生,都在面对改革阵痛的现实。尽管我们精神未跨,支柱尚在,仿佛新一轮的缕缕阳光正在照耀着荆山大地,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幸福美好的明天一定属于我们……。
今天一大早,老王又提着妻子的鞋篓出发了,收鸡蛋的吆喝声回荡在荆山之颠的三山五岳。我望着他的背影,衷心地祝愿他,收购了70个鸡蛋早日回来……. 2000年11月20日
106.我和老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