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售刘集街道房屋 于 2016-3-26 13:09 编辑
在我县西南边陲小镇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病就找史志朝”。方圆一百公里,他就是乡亲们眼中的“华佗”再世。这个从赤脚医生成长起来的一介名医,芳香四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巡检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史志朝。
在巡检镇中心卫生院,来找史志朝看病的患者们挤满了诊疗室。周秀琴就是这些求医者之一,2001年,周秀琴的双手出现瘙痒的症状,在当地的中心医院花了1万多块钱都没有确诊,经朋友介绍,她专程从远安县来到巡检找史志朝。每天,像周秀琴一样,冲着史志朝的名气过来求医的外地患者不在少数。这些患者有来自襄阳市区的,也有来自远安县、保康县的。虽然只是一个边陲小镇的中心卫生院,但是史志朝每月的接诊量高达1500多人次,从医41年来,从他手中开出的处方有50多万份。这一摞摞处方见证了史志朝从赤脚医生到一介名医的艰难岁月。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早在高中毕业时,史志朝的父母备受疾病折磨,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史志朝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母在病痛中离去,于是他心中悄悄萌发了从医的念头。1974年,史志朝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由于只接受过三个月的专业培训,史志朝的从医之路开始得并不顺利。面对知识的匮乏、患者的质疑、同事的不屑,史志朝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痛苦。为了扭转局面,史志朝卯足了劲。随着知识的日积月累,他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无论患者远近亲疏,贫贱富贵,史志朝都能一视同仁,让患者来不扫兴,走不失望,看得称心,治得满意。慢慢地,史志朝成为了周边群众口中的“全科、全天候、全心全意”的“三全”医生。他也将自己的目标定位到了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经过反复的临床实验,1993年,史志朝撰写的论文《加减黄土汤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引起的崩漏》被《全国妇产科学术文集》采用,并应邀参加全国首届妇产科学术会议,现场做交流发言。一个赤脚医生,凭借自学,一步一步走上全国大舞台,史志朝获得了莫大的成就感,同时,他下定决心继续探索业务知识。在那个月工资只有100多块钱的年代,史志朝每个月要拿出200多块钱订阅医学杂志,这让他没少受家人的指责。不满归不满,史志朝仍然专心于自己热爱的工作,渐渐地,电话预约史志朝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史志朝的家人对他也就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理解。
在许多人看来,当医生的工作体面,收入稳定,特别是有一定成就的医生,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们子承父业,史志朝却不这么想。父亲的反对并没有阻挡史志朝一双子女从医的决心,如今,史志朝的儿子和女儿都成为了优秀的医生。
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年过花甲的老人,史志朝诊断了数以万计的患者。再有一两年,史志朝就要离开他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工作岗位了,面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青黄不接的现状,想着边缘山区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史志朝总是会抽出时间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生。
情系患者,爱播乡里。白发回首走过的路,从一名备受质疑的赤脚医生,到受人尊重的现代“华佗”,谁也算不清史志朝经历了多少沟坎小岔。他胸怀着老百姓的苦乐,在这条羊肠小道上,一脚高、一脚低地默默前行,最终走向了人生巅峰。
个人语录:上高中时多读了几本书是基础,同行、书本、杂志是我的老师,临床实践、积累经验是关键,立志从医、为民治病是我一生的追求和夙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