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迎河子
可以说认识迎河子已经很久了。
最初我和他只是神交。我在《南漳报》、《襄樊文学》经常看到署名“大地”的文学作品,文章写得很好,引起了我这个文学爱好者的注意,后来一打听,才知“大地”就是迎河子的笔名。
第一次和迎河子打交道,大约是2003年的一天,当时我正在办公室批改学生作业,县教委张德舫主任拿了迎河子的四首诗,让我给他点评点评。拿过来一看,我感到诚慌诚恐,因为他写得都是律诗,虽然我读了不少古诗,但对于律诗的相关知识了解的不是很深,于是我找了些书籍恶补了几天,才敢下笔,现在看来当时虽然尽了力但并没有点评到位。这次打交道,我并没有和他谋面。不久,我得到了他的诗集《高山放歌》,这本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奠定了他在南漳文坛上不可动摇的位置。再后来,他一本接一本的开始出书了。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敬佩,这些文学作品,如果一篇篇去写或者说一篇篇去用电脑打出来,不用思考,也得花多少个夜晚啊。可以想象,当他人在麻将桌前、在莺歌燕舞中时迎河子却在灯下漫笔。
和他正真谋面在一次水镜论坛的活动中,我见到这位身强力壮的中年汉子,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此人很豪气,正是诗人的性格:大口喝酒,高声谈诗。第一次在一起吃饭,我醉得不成样子。从那以后,我攀上了这个朋友,我们在文学上一见如故。文之所兴,他甚至在寒夜九点多,喊上我们两三个文友,一边吃饺子喝酒,一边谈诗。
他对古诗和现代诗造诣都很深,但他比较欣赏较为直白的诗不过后来他说他也能接受朦胧诗,认为文坛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说他比较喜欢的是让老百姓能赏识的诗,从古到今流传的都是让百姓能看得明白的作品。比如白居易一定要把诗改到让老妪都听得懂才为止。他的这些观点我很赞同,因为我想起两个齐名的同时代大诗人——苏轼和辛弃疾,苏轼的诗百姓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辛弃疾的诗用典太多,没有相当的知识是看不懂的。所以后来的人只知有苏轼不知有辛弃疾。迎河子的诗也正是体现了阳光白雪和下里巴人的融和。他的《忆屈原》就是这一风格,我至今记得:少小一身轻松/老大万分沉重/忧国忧民离走/古今举国悲痛……
一般而言诗人心善多情,这一点迎河子表现的尤为突出。前几年在《南漳报》上经常看到他捐款捐物,尤其是对山区的贫困孩子经常给予帮助,用他的话说因为他也是农民的儿子大山的孩子。2007年的一天,我偶逛“板桥论坛”,就看见了一个学生给他发的帖。原文如下:
诚挚地感谢南漳县交通局局长张志华同志
时间:2007年05月31日 星期四 下午 01:30 作者:纵横四海
学会感激,就是善待人生;凡事感激,就是善待自己。在挫折中成长,学会用感激之心对待一切磨难。张志华同志是我最敬佩最感激的人。
由于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告急,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他发了一个消息,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但是出让我吃惊的是他毅然答应了我,第二天就给我打了500元钱来,他勉励我努力学习,将来能够报答父母,报效家乡和祖国。
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因为我几分之差,没有能够进入重点高中,那时他是我们板桥镇人民政 府的镇长,镇委书 记,他闻后,说:“农村的孩子应该得到照顾!”终于我进入了重点高中---南漳县第一中学。
他帮了我许多忙,我没有忘记他,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
之所以把这篇原文摘下,是因为他代表了那些受帮助人的心声,就在昨天我听说他为水镜论坛的悠攸捐了300元,以帮助悠攸的母亲治病。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象迎河子那样,多为贫穷的山里孩子做点好事做点善事。上善若水,大爱德高。让这世界变得更有情有义。
2月3日零点匆匆
[ 本帖最后由 风从指尖过 于 2-3 14:58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