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胃粘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根绝胃黏膜对组织学改变,可分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三种类型。临床上可出现的症状有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咏芝堂膏方调治之慢性胃炎
本病中医属“胃痞”、“胃痛”范畴,病位在喂,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禀赋不足或长期饮食不节,或年高体衰,脾胃虚弱,无力运转气机,气滞湿阻等等,均可导致气机不畅,运化失司,胃失和降,发为本病,久则可损伤脾胃气阴,气虚运化失职,聚液生湿,郁而化热,伤洛伤阴,滞而生淤,产生积聚等变证。
咏芝堂膏方建议患者当慢性胃炎经过治疗病情缓解,或病情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正气已亏,必须把握时机,鼓舞正气,投膏方以补虚,如余邪未净,可兼清余邪。此时以补为主。但应选用性缓平和之品,从而补中有泻,驱邪扶正。由于患者体质不同,兼杂邪气不一,影响脏腑的症状亦不一样,所以调治必须辨清主次和虚实,最后已以到气血和顺、阴阳平衡、治病防病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