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晶雍 于 2019-9-29 21:25 编辑
南漳县七里山余脉蜿蜒曲折,在九集染坊湾村的李湾附近分出枝杈,枝杈中间的冲地称刘家大冲。上世纪六十年代,石门水库建成后,沿七里山右侧山边,顺着余脉山岗修建大渠直通李湾附近两侧山岗。政府组织群众在李湾修建了李湾水库。今天故事的主角江家冲就位于刘家大冲下游。 江冲村的颗爷湾子右侧是刘家大冲进入江冲村的首站,左侧有一条小冲护卫者颗爷湾子。站在下游观看,颗爷湾子所在山岗如同一条漕船驶向远方。清朝康熙年间,江氏族人以运粮官身份从江右迁居南漳就选择此地作为定居地,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从前,在颗爷湾子以下十来里大冲中间,分布着五个大土包,第一个离颗爷湾子岗头不到一里地。人们称这种自认奇观为五龟下海。古代人们在第二个土包上修建了江氏宗祠,解放后政府占用作为各机关用房,1966年左右政府拆除江家祠堂择地另建。农业学大寨时,平整了此土包,没有发现深埋的古迹,可以推测这些土包是自然形成,而非人工建造。 第四个土包古代建有一个庙宇称钟庙,据老人说,此庙虽叫钟庙但庙内没有悬挂钟,只有一口罄。钟庙的西侧山势较陡,应是地质断层,因而沿断层上下几里地地下水位普遍较浅,地面下挖几米就可以取到泉水。在钟庙正西侧附近有许多泉眼终年水流不止,因此这里叫泉水洼。钟庙周围几百亩地,土地肥沃,又有泉水可以灌溉,因此成为江冲膏腴之地,名叫钟庙畈。解放前,江冲最大地主江大颗的土地主要集中在这一块。第四个土包也是在农业学大寨时用推土机整平。记得66年大旱,母亲晚上放工后,摸黑领着我步行几里地,去泉水洼洗菜、洗衣,回来时顺担两桶水。为了不让水桶里水浪洒掉,人们想了许多办法减震,一是编篾圈固定于水桶口沿下,或者在水面放置洗净的麻杆等漂浮物。 目前除了第一包和第五包留有痕迹,其它三个包已不见踪影。 这样的山川地势自然早就吸引人类在此定居、开垦农业,也留下不少传说。但是,明末李自成义军占领襄阳后,南漳县境内少有人烟,直到几十年后的康熙年间才从遥远的外地迁移居民填补此地。据说,当年先民来到此地,扎草为界,土地充分供应。因历史出现断层,清朝以前发生了什么、地名叫什么无从可靠,只留下少许的线索。比如,在柞树门解放后文物部门挖走一个石碑,上书“贲家沟”;七十年代,金钟食品旁边有一口堰塘叫“瓦茬堰”,传说以前附近住着一个大户姓方,因谋反被朝廷派兵灭了,房屋烧毁后碎砖乱瓦布满堰塘故名。 江家冲有三则神话传说。一说泉水洼西边山上,一个山头像个羊子,另一山头像颗白菜,羊子不断地向白菜方向延伸。一旦羊子吃到白菜,这里就要变成海洋,所以就有五龟下海之势。阴阳先生为拯救这片土地,用一个硕大的碾盘,并斩杀黑鸡黑狗,喷洒于上,压在泉水洼泉眼之上,这才制止住地陷,而五只神龟也气死幻化为五座土包。 第二个故事是说,有一天夜里一口神钟给钟庙里主持报梦,让老和尚第二天天不亮就开山门迎接神钟,但老和尚贪床晚起,神钟飞来撞毁了壁照墙,翅膀折损掉进泉水洼,钟身弹到对面山上,所以钟庙只有罄而无钟。据说,后来人们在泉水洼里游泳,偶尔还能碰到那只残翅。 还有一个故事是说,在第五个土包附近刘家嘴子,住着一户姓花的人家,周围生长着大片竹子,竹子有水桶般粗细。从刘家嘴子一直向北到杨家庙,生长着一溜串的柏树,柏树枝子相互交错,人们可以顺着树枝从杨家庙走到刘家嘴子。这一串柏树林,远远望去如同一条青龙。据说,只要花家在家里修炼一百天,就会登九五之尊。但此兄沉不住气,修炼九十九天时便要起事,结果,第一支箭射在皇帝的办公桌上,第二支箭射在屋外场子里,接着连发几箭均越射越远。竹林里竹子也气炸了,每个竹节里面的士兵有的已经跨上马背,有的正准备提缰登背,有的还站在地面。所以老百姓说,这家人是草寇,而不是真龙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