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见习记者胡雯洁)1月30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朱旭针对出现累、怕、闷、愁心理人群,提出了“心理处方”。他表示情绪是应对疫情的第一免疫力,呼吁人们关注身心变化,做好心理调适。
医护缓解身心疲惫
许多一线医务人员连日超负荷运转,身体疲惫。在医务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他们心理处在高压之下,易出现情绪失控。此外,他们面对患者恐慌、苦恼情绪,以及医疗资源暂时短缺造成的紧张医患关系,也可能产生某种程度的绝望感。
朱旭建建议医护人员避免产生自责情绪,尽量在工作间隙找个地方独处片刻,想点和工作无关的事情。同事间互相关注,主动打个招呼,聊两句,都会让双方精神放松。另外,医护人员空闲时多与家人联系,从家庭关怀中汲取力量。目前,针对医护工作者的心理支持热线已开通,可以拨打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电话(027-85844666)或者医务人员心理公益专线(010-81400101)寻求帮助。
被隔离者化解担忧
隔离期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段煎熬的日子。人们在此期间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敏感易怒、头疼恶心等应激反应。而这些生理反应又会进一步加剧被隔离者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朱旭表示,此时当事人会变得特别脆弱,亲友要多关心,给予精神支持。被隔离人员自身多关注正面信息,用积极的情绪提升免疫力。还可以通过追剧、玩游戏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轻焦虑情绪。
大众解除困家之闷
在家里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人们的感觉已经从一开始的恐惧焦虑变成了无聊压抑。朱旭建议大众制定每天的生活计划,比如收拾家务、学做饭、做运动、写东西……避免整天刷消息带来的焦虑与空虚感。此外,在家可多与家人互动,开展一些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活动,也可与好友线上交流每天的趣事。
在外者转忧愁为理解
一些在外的武汉人近期可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特殊待遇”,会出现愤怒、难过。如何面对排斥呢?朱旭表示要理解这种现象。对传染疾病的恐惧是人的本能反应。一些过激的非理性行为是人们无法控制自己恐惧情绪的表现。在外地的武汉人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试着理解所在地的防控举措,向相关部门表达自身的合理诉求。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全国各地都在支援武汉,带着一颗理解的心携手抗击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