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上叫“压力应激反应”。当前,我们身处于疫情的压力性环境中,担忧外地亲戚安危而产生的焦虑,会形成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出现失眠、作息异常、记忆力下降、头晕胸闷等,这是一种下意识的生理和情绪反应,是正常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炎黄心理研究中心李晓博士建议:
1.正视这种反应,保持平和心态。对亲属的担心与牵挂是人之常情。牵肠挂肚、心神不宁的情绪只要不过度影响生活,就不要太在意。现在尽可能保持平和心态,保持正常工作或生活,等到疫情过后,会慢慢恢复如常。
2.信任亲属,保持正向思维。关注关心亲人安康,也要信任他们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同时也信任当地的党委政府、社区居委会干部、医护人员的力量,一起静等疫情过后的春暖花开。可以通过电话、视频对亲人进行必要的防护提醒,多和亲人聊聊天,谈一下日常生活,传递积极、快乐、阳光的心态,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让亲人消除负面情绪,以更加积极心态抵抗疫病。
3.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控制自己每天接收疫情的信息,时间最好不超过一个小时,特别是在睡前不宜过份关注相关信息,更不要听信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多关注权威、正面信息,减少杂音和有害信息的影响。
4.先照顾好自己,再操心别人。不管是“应激反应”,还是“情绪耗竭”,都有可能到达一种很严重的程度。在牵挂和理解亲属的时候,要注意“崩溃的情绪”是否变成了“摄魂怪”。我们既要理解亲人的处境,更要照顾好自己。否则,一旦自己出了状况,更会加重亲人的负面情绪。所以,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传递正能量:
①尽可能维持正常的作息规律,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目前,假期的延长和生活的受限,导致每个人手忙脚乱,生活作息规律混乱,只有慢慢恢复到正常轨道,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②给自己列一个愉悦的To-do清单。列出令自己开心的事情清单,并执行它。例如,写出自身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的布娃娃、抱枕等,泡泡热水澡,与人聊天等等。
③坚持适当的运动。在家开展适当的运动,帮助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即便被隔离,也可在隔离场所因地制宜锻炼身体,调整心态。
如果出现的心理状况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人际关系等,且持续超过2周以上,请拨打炎黄心理研究中心开通的疫情心理公益援助热线3232829,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