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70|回复: 13

幺 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9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幺      幺


   幺幺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一共养育了三个儿子,但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爸爸”这个称呼是商品粮户口和城镇人口的专利,父亲无权享受;加之父亲在两兄弟中排行第二,在姊妹中也几乎排在最后,因而我们便都喊他幺幺。
   幺幺有七个兄弟姐妹,幺幺和他的哥哥——也就是我们从未谋面的大伯是奶奶的两个儿子。幺幺和大伯天资聪慧,勤奋好学,自幼便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因爷爷过世早,家境贫寒,都没能完成理应可以完成的学业。大伯在17岁即将结婚的那年被疯狗咬死了,姑姑们又相继出嫁,年幼的幺幺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幺幺的继父没有文化,只想让家里好过些,自然不愿让幺幺去上学,是在奶奶的坚持下,幺幺才得以继续读书,直至初中毕业。
   幺幺是个十分节俭的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正是幺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幺幺发愤读书的时期。在那个充满饥饿的年代,能吃一顿饱饭是可以高兴一两个月的事情。幺幺在学校每天只有三两口粮,还不够一顿饭吃,可他仍要省出一两来,攒到一两斤后带回去给奶奶们吃。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幺幺到170里开外的学校去上学,临走时奶奶塞给幺幺一双布鞋——那是奶奶熬了多少个夜缝制的一双布鞋。奶奶要幺幺穿着上学,幺幺却说:“脚磨破了无非结几个痂子,几天就好了,鞋子磨破了就没得穿了(那时候一双鞋子至少要穿半年)”,舍不得穿,便放到背篓里赤脚上路了。哪曾想走到半路天降大雪,等到学校的时候鞋已经湿透了,于是幺幺便央求学校的大师傅(厨师)放到灶里面烤,结果被粗心的大师傅烧了,幺幺自然也就打了一冬一春半年的赤脚。说这事的时候幺幺就象讲故事一样坦然,可我们的心里却在滴血。我们小的时候,吃剩的饭菜幺幺总是倒进自己的碗里,掉到地上的饭粒也总是拣起来吹吹灰后吃了,长大后我们才知道,幺幺并不是不讲卫生,而是要让我们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现在幺幺已经退休,每月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三个儿子都有了比较称心的工作,孙子都上了初中或高中,按理说生活好了,负担轻了,幺幺该享福了,可他仍十分节俭,粗茶淡饭,旧衣布鞋,俨然一个农民。我们给他买的烟、酒、茶叶和衣服,要么压在箱底,要么束之高阁,要么悬在梁上,除了过节,从不穿新衣新鞋;除了待客,从不用好烟好酒,甚至茶、烟变质了都舍不得享用。我们说了多次都于事无补,也只有听之任之了。
   幺幺是个知书达礼的人。对孩子他注重言传身教,严慈相济。从我们启蒙的时候开始,幺幺就对我们进行了传统教育,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孟母三迁、徐庶孝母、悬梁刺股、凿壁透光、萤囊映雪等无数个经典的传统故事使我们从小就养成了尊老爱幼、勤奋上进、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因此我们也从未遭受过幺幺和母亲的责骂和殴打。我们三兄弟在成长过程中,只有老大挨过幺幺一次打,那是在生产队收获苞谷后,大哥和他的同伴因饥饿难耐,从苞谷草中找了一根未结穗的苞谷杆来吃(未老的苞谷杆类似甘蔗,里面有一些甜水,本来是做牛草的),被大队书记发现了,于是恶恨恨地说:“好吃,就分一棚回去吃(意思是把大哥当牛喂)”。这话被幺幺听到了,找到大哥当面一顿狠揍。但打过之后,幺幺哭了。也正是因为这一顿揍,使我们更加发奋苦读,得以成人立业。在学习上,幺幺虽然对我们要求很高,但他十分注重教育方法,从不搞“棍棒教育”,而是以鼓励教育为主,使孩子在鼓励中增强自信,逐步成才,到现在老家的墙上还有我们三兄弟二十多年前的奖状。现在我们教育孩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继承了幺幺的传统教育方法,效果仍不逊当年。对邻里他坚持和睦相处,以德报怨。幺幺和母亲都是与人为善的人,虽然邻居们很尊重,但也正因为人善,难免受到他人欺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奶奶被错划成地主,于是乎亲戚和邻居们便与我家划清界限,家里的粮食被扒走,幺幺和母亲受尽了折磨和刁难。直到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仍有人在我们的地里砍树,糟踏庄稼。对此,幺幺都让我们忍气吞声,不要计较。直到后来我们陆续参加了工作,邻里的态度也变了,本可以和他们算算旧帐,幺幺却说:“那都是历史的责任,不是乡亲们的罪过,我们不仅不能以怨报怨,还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乡亲们解决困难,做做好事。”也正是幺幺的宽广胸怀赢得了他在当地无上的尊重。幺幺退休后,大部分时间在帮乡亲们办事,耕田、写碑、记帐、看期……,不管路途远近,不论狂风暴雨,他都是有求必应,好几次因为帮忙还得了大病。虽然我们也劝过多次,但我们知道,如果推辞了,他就不是我们的幺幺了。
   幺幺是个爱岗敬业的人。幺幺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初中生也是很吃香的,因此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幺幺被聘为民办教师到村小任教,直到1996年才得以转正。幺幺从教近30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把他的毕生所学都献给了学生,他把他的爱也全部播撒给了学生,有很多尿床的学生在他床上睡过觉、尿过床,也有很多困难学生用过他的饭票,接受过他的资助。幺幺平时与世无争,但在教学上从不落后,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教书几十年,在当地,不知道第二名是什么滋味”,他年年被评为先进,他的学生,有的成了相当一级的干部,有的成了身价很高的老板,可以说,在各行各业都是佼佼者——这无疑是他的骄傲。
   幺幺是个闲不住的人。在从教以前,每年他都被生产队派出去搞副业,他总是吃数倍于别人的苦,干数倍于别人的事,每年除了完成生产队的任务外,他都能多挣100多元钱来贴补家用。教书以后,他不仅利用闲暇帮忙母亲种好责任田,还带领老师们种好学校的园田,改善师生们的生活。退休后,他又回到老家,和母亲种起那五六亩责任田,一年养七八头猪,我们多次劝他和母亲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到城里住,他总是说要发挥余热,在山里多干几年,好改善我们的生活,减轻我们的负担,直到去年在我们的“逼迫”下才勉强同意“出山”。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辛苦,我们每年才有吃不完的腊肉,才有香喷喷的苞谷糁......
   关于幺幺的称呼问题,在我们三兄弟参加工作和继爷爷去世以后,我们曾和幺幺商议过,一是把姓改过来,随幺幺姓(原来随继爷爷姓),好归宗;二是不再喊幺幺,而喊爸爸。对此,幺幺说“姓名和称呼都只是个符号,要的不是喊得好听,关键是要父子情深。几十年都喊习惯了,也没有改的必要了。只要你们对党忠心,工作顺心,尽好孝心,叫声幺幺我最开心。”
   这就是我的幺幺——一个并不算成功的的男人,但却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 本帖最后由 返朴归真 于 7-9 11:1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 +7 收起 理由
荆山读霸 + 5 难怪你也这么优秀
kaida + 2 伟大的父爱!!还有感动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7-9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西南山区一带
幺幺就是小爹 ,叔叔
现在都还这么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典型的大山里的男人,一个传统的中国父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大的父爱!!还有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楼主的文章

想起了我的父亲---一个在教育战线上  耕耘25个春秋的民办老师
最后病倒在讲台上-------政府给于的最高奖赏就是30元的安葬费
最后还被当地的村书记硬是要回去了-----这事就发生在南漳的大山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你还有这么多的经历
一位让人敬佩的父亲
感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aida 于 7-9 13:11 发表
看到楼主的文章

想起了我的父亲---一个在教育战线上  耕耘25个春秋的民办老师
最后病倒在讲台上-------政府给于的最高奖赏就是30元的安葬费
最后还被当地的村书记硬是要回去了-----这事就发生在南漳的大山里!! ...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向你的父亲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怎么也没有独霸优秀撒,在你面前我是小巫见大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返朴归真 于 7-9 13:39 发表
再怎么也没有独霸优秀撒,在你面前我是小巫见大巫了.

唉,不说了,父爱如山,莫过于此。

我们都尽可能“优秀”活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幺幺。。。。。和蔼可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父爱无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父爱如山。感动!
读楼主的文章,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父亲。总是说得少,做得多。这就是沉甸甸的父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2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我的幺幺——一个并不算成功的的男人,但却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这句评价中肯!
语言朴实无华!犹如幺幺的品德!
用这样的语言记叙幺幺,再合适不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漳热线 ( 鄂ICP备2021000082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62402000199号 )

GMT+8, 2025-1-12 01: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