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文刀公

南漳,我们美丽的家(每日一帖,持续更新)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wzg24ewzg24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为公 于 2010-2-8 11:21 编辑

·
      心不妄动,身不妄动,口不妄动,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无愧父母,无愧兄妹,无愧夫妻,君子所以宜家;不负国家,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弘一大师说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尚善若水 于 2011-7-22 10:20 编辑

大师之大

  
      1917年,吴昌硕的继配夫人施氏在上海不幸去世,他于是委托老朋友陈先生为其操办丧事。处理结束后,将灵柩运回施的江西老家安葬。
     回到上海,陈先生给了吴昌硕一份“奠仪”清单。吴说:“我不是交代你们不要收任何人的奠仪吗?”陈先生有些为难地回道:“都是些实在回不了的。”吴昌硕有点不高兴,打开清单一看,他的眼圈渐渐红了。
     原来,这些所谓的奠仪,只是区区一两元,三四元,至多也就七八元。长长的一串名单上,全是几乎不常来往,而且从来没有跟他求过字画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实乃平头百姓。仔细找遍,却没有发现一个过去曾向他索要过字画的达官显贵。
     按照当时的惯例,退奠仪要写“谢唁帖”,但吴昌硕没有到街上去买“谢唁帖”,而是着人去买了最好的纸墨,然后照着名单,一一用工楷书写“谢唁帖”。
     写好还不算,他还亲自登门,分别送到人家手上。在当时,吴昌硕可是名满天下的大师级书画家,而工楷又是他的精品。因而,凡是得到 "谢唁帖"的人,无不奔走相告。
     这事社会上传开以后,好多人后悔当初没有送上一份奠仪,于是纷纷向陈先生打听,问能不能再补上一份?陈先生有些为难,便向吴昌硕如实相告。吴昌硕淡然一笑,说:“告诉他们这次就不必事后补了,等我死了以后一起送吧!”
     1987年,有所大学的学生成立了一个《新星》文学社,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文学青年,觉得该请名人给社团题字,研究的结果是请孙犁。
     当头的毛头小子H并不懂得请名人题字起码的规矩,没有预约,更没有准备一笔润笔费,连写字的笔墨纸张都没带,径自就闯到孙犁的住处,冒失敲门。
     出来开门的正是孙犁本人。听说来意之后,孙犁将他请进光线很暗的书房,安顿其坐下,然后着手准备笔墨纸砚。
     孙犁好不容易从书橱里找出一张写过字的宣纸,从抬头的边上裁下约十公分宽的一个小条儿,再仔细地从中间一分为二,这才在两张纸条上分别写下“新星”两个字。因为年事已高,孙犁写字时手抖得厉害。毛头小子H又惭愧又后悔,在一边如坐针毡,最终还是说出了歉意。孙犁却慈祥地微微一笑:“没关系,你们还是孩子。”
     字写好后,孙犁将字条放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阴干,这才仔细地托在手上递给毛头小子H:“我现在手抖得厉害,字已经写不好了。这两幅你拿回去自己选,看哪个合适就用哪个吧!”在送他出门的时候还特意嘱咐:“我身体不好,已很长时间不跟外面联系了,你们是孩子,对文学又这么热爱,我很愿意支持。但这件事,你们就不要对外人提了。”
     吴昌硕和孙犁是公认的大师,但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仍然把自己当普通人,在生活中坚守平凡做人的人格底线。因为平凡,所以不朽!因为不朽,他们浑身弥漫着,也许只有大师才有的那种烟雨江南般淡淡的韵味。
20110328_0bc5568a429425ed9f17CtNu9hyRFFwy.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7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为公 于 2011-7-22 10:22 编辑

善良是生命中用之不竭的黄金


  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那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汽车一路疾驰。途中,有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得瑟瑟发抖。
  艾森豪威尔立即命令停车,让身旁的翻译官下车去询问。一位参谋急忙提醒说:“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
  艾森豪威尔说:“如果等到警方赶来,他们可能早就冻死了!”
  经询问,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但是汽车却在中途抛锚了。艾森豪威尔二话没说,立即请他们上车,并且特地先将老夫妇送到巴黎儿子家里,然后才赶回总部。
  此时的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没有想到自己的身份,他命令停车的瞬间,只是出于人性中善良的本能。然而,事后得到的情报却让人震撼不已——
  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狙击手早已预先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希特勒认为盟军最高统帅死定了,但阻击却流产了。事后他们怀疑情报不准确,但希特勒哪里知道,艾森豪威尔为救那对老夫妇于危难之中而改变了行车路线!
  艾森豪威尔的一个善念躲过了暗杀,否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将改写。
  善良是生命中用之不竭的黄金,帮助别人,正是善待自己!
2008114234406066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8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地球村 于 2011-7-22 10:24 编辑

犹太人的赚钱哲学

   
      每个犹太人在小的时候,他们的母亲都会给孩子讲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艘大船出海远行,船上的乘客中除了一位拉比外,全是大亨。
  大亨们闲来无聊,就互相炫耀自己的财富。正在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时,拉比插话了:“我是你们这群人中最富有的,不信,你们走着瞧。”
  船行途中,遇到大风,只好靠岸,一靠岸却遇到了海盗,大亨们的财产被抢劫一空。拉比的智慧和学识很快就受到岸边居民的赏识,他陆续在当地开班授课。而那些大亨们却处境落魄,纷纷前来寻求拉比的帮助。
  因此,在犹太人的心目中,知识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财富。
  在犹太人心目中,学者的地位不仅高于商人,而且高于国王。“一个学者死了,没有人能代替他,而一个国王死了,所有人都能胜任”。
  犹太商人说,财富是靠脑袋的,而不是靠手,“钞票有的是,遗憾的是你的口袋太小了。如果你的思维足够开阔,那你的钱包就会随之增大。”
     正如犹太作家茨威格在其回忆录中所言:“发财致富对犹太人来说只是一个过渡阶段,而根本不是他的内在目标。一个犹太人的真正愿望,是使自己进入到更高的文化层次……倘若在自己的家庭成员中有一个人当了教授、学者、音乐家,那么就会把这种荣誉头衔看作是属于全家的,仿佛他通过自己的成就使全家人都变得高贵似的。”
20110607_4c656d22c3a2c8ed70cfzeokY9kJB2qG.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9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为公 于 2010-2-3 15:39 编辑

优秀是病

  世界上少一些因心理疾病而被折磨得无可奈何或死去活来的天才,或许也就多了一批能推动社会快步前进的超人与伟人。
  人们总以为,一个特别优秀的人,就一定是一个完人,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人。其实,一个处处皆让人炫目的人,并非真正最优秀的人,而顶级优秀的人,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病态。
  说到此,我国古代有一个人不可不提。他就是明代的徐渭,即徐文长。作为明代公安派首领人物的袁宏道对他极尽推崇,他曾在《徐文长传》中写道:“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就是说徐文长在处理政事和军事上很有天分,薛大人在江浙考察官员时,对徐文长就有过“国家中杰出人才”的评语。然而徐文长终于在官场上不得意,转向诗画,而其诗画亦为绝品。
  就是这样一个旷世奇才,却病得厉害。他常常神情恍惚,喜怒无常。“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经人营救才出狱。后来,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正可谓:病奇于人,人奇于诗画。
  越是优秀的人,越是与世俗格格不入,甚至于难以理解最普通的人际关系,更不用说去懂得社会所包含的一些潜规则了。正因为如此,他们就越不见容于社会,自我与社会形成的反差就会越大,他们的病也就会越严重,以至在社会及其自己病态的双重压力下,或“泯于众人”,或“不得善终”,往往就成了他们的必然归宿。
  当然也有许许多多带病修成正果的。譬如英国的塞缪尔•约翰逊,他在大街上行走的时候,一边走着,总会下意识地去碰撞路边的邮筒,倘若偶有差错漏掉了一个,一旦发觉,尽管已走出老远了,他也会折转去撞上一次。他还在进出大门甚至任何一个出入口时,总会按照心中规划好的先迈左脚或是先跨右脚来行走。要是错了,他会退回去重新走上一遍,直到满意为止。就是这样一个病态十足的人,成为了英国18世纪中叶文坛领袖。
  据心理学家说,连爱因斯坦、莫扎特、康德、安徒生等,他们的心理也称不上正常。心理学家认为,顶级优秀人物多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只因为他们的内心大多有着一个超然、完美、权威的自我,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自尊心理,对崇高从来都抱有一种过度的追求。虽说他们的自我主张不容易被其他人所左右,却极为偏执、刻板、拘泥,面对变化的局面往往一筹莫展,情绪尤其显得脆弱和敏感,因而比起那些一般资质的人更容易感到悲伤和痛苦。
      懂得“优秀是病”,我们对那些思想及行为出格诡异的人就要更多地给予宽容,更多地给予理解与支持。这样,世界上就会少一些因心理疾病而被折磨得无可奈何或死去活来的天才,或许也就多了一批能推动社会快步前进的超人与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30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尚善若水 于 2011-7-21 17:20 编辑

上半杯水给别人


      哈利和朋友困在沙漠,后来哈利发现了满满一杯水,是先给朋友,还是留给自己慢慢救命?
     哈利没有把水分给朋友,他竭尽全力向沙漠深处跑去,想独享比黄金还要贵重的水,但朋友在后面使劲追赶。哈利踉踉跄跄,慌不择路,又要护住杯中的水,累得够呛,朋友也气喘吁吁。追了多久,故事里没说,最后是哈利一不小心,一杯水全泼到了黄沙里。结果两人一滴也没喝进嘴,筋疲力尽,求生的勇气全无,很快被黄沙埋葬。
   也许,相当多数的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哈利的做法。
  其实把半杯水给别人,同时也救了自己。
  倘若把上半杯给别人,还给了自己成功的最大机会,还可能成为上帝一样的恩人。
  还有一个故事同样可以论证。乔治起先不过是英国一家手工作坊的小业主,按照马克思资本积累原理,完全有可能转化为大资本家。但是很不幸,一场经济危机使他陷入了困境,产品卖不出去,资金周转不开,物价暴涨,他面临破产的威胁。友人劝他赶快裁员,以减轻负担。乔治思考良久,准备采用友人的建议。
     消息不知怎么传到了老乔治的耳朵里。第二天清晨,老乔治来到办公室,勒令他收回成命。乔治不服,老乔治便现场解除了乔治的职务,中午,老乔治走进了工人餐厅,看见大家一脸憔悴、苍白,碗里是白水煮的青菜和几片豆腐,老乔治立刻从街上的小餐馆花三英镑买回两碗红烧肉,端进餐厅,哽咽着说:“兄弟们受苦了。现在,我已解除了他的职务,并且从今以后,每天中午我和你们一起吃饭——当然,价值三英镑的红烧肉必不可少!”工人们欢呼起来。
     那时候,三英镑是个不小的数目——可以供老乔治夫妇一天的基本生活。
     每天三英镑,所带来的效益却是无法计算的,因为工人们心存感激,便拼命干活,努力降低成本,竟然使这个手工作坊慢慢过了难关,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全英一家著名的电器公司,拥有资产过千万。
     细细想来,老乔治不过是把上半杯水给了工人。
     老乔治朴素的语言和行为,是深谙经营之道的,从小事做起,从半杯水开始,从最打动人心的角度入手,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说不定什么时候,半杯水,就能帮你死里逃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为公 于 2011-7-26 15:13 编辑

机遇,也许只是一些树枝


     南非的沙比亚丛林,至今还生活着一些相当古朴的西布罗族人。他们几乎都不劳动,故而有人称他们为“不劳而获”的人。其实,这并非对他们的不恭,而是对他们过人的智慧的一种赞扬与推崇。
     据说,很早以前,沙比亚丛林除西布罗人外,还生活着另外两个部落。那里野兽成群,人们受到这些野兽的巨大的威胁与危害。
     其中一个部落,每当野兽袭来时,所有的人无不是拼命逃跑,可他们哪里能跑得过豺狼狗熊等那些长足迅捷的野兽!然而,他们还是选择了奔跑逃命,因为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认为,只要自己能跑在较靠前,自己至少能够逃过那一劫。这样以牺牲跑得慢的族人为代价换取一时苟安的思路,最终导致这个部落的人从沙比亚丛林彻底消失。
     还有一个部落的人似乎更糊涂,面对野兽的入侵,他们往往藏匿在树丛中,尽管也能侥幸躲过,可许多人是躲得了一时,却躲不过一世。久而久之,这一个部落的人也尽为野兽们的腹中之物。
     而西布罗族人最初与这两个部落的人一样,但慢慢地,他们却从中吸取到了一些教训,寻求到了一种对付野兽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原来丛林中有一块湿地,他们将湿地的边缘弄得陡峭起来,然后在表面恢复泥沼的原状,他们逃跑时就向湿地方向奔去。在到了湿地边沿时,他们会蓦然转一个弯儿,那些狂奔猛赶的野兽,因其自身那股极大的惯性,往往使得它们一下子就冲进了泥沼中。等待它们的当然只能是死亡与腐烂。
     尔后,西布罗族人认为与其让这些野兽烂在泥沼中,不如将其趁鲜弄出来作为食物。怎么能靠近它们呢?有人想到了将树枝捆扎起来,搁置在泥面上……
     后来,西布罗族人索性在定居地的不远处铺上厚厚一层胶泥,让这些胶泥面积达到一亩左右,然后在上面放上一只鸡或是一只兔。
     凡是那些爱吃肉的动物,只要它们来到丛林,没有不被兔子或鸡吸引、一步步走入泥沼的。它们开始也会挣扎,可越是挣扎被陷得越深。陷入被动的动物会引来更大的一些食肉动物。几天之后,泥沼中就会被许多猎物点缀。这时,西布罗族人抬来一块块木板,铺在胶泥上,将猎物一一收入囊中。就这样,西布罗族人完成了由自己是被追逐的猎物而将对方变成猎物这一角色的转换。他们也获得了在沙比亚丛林生存下来的权利。
     当危险逼来时,你若总是被动地逃命,躲藏,或者以伙伴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你的昏聩,颟顸,固执,自私,残忍,都会让你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只有那些审时度势,在危机中能发现机遇的人,才会是世事时局的主宰者。
     其实,机遇尽管会深不可测,但获取它也许只要一些随手可取的树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3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辣百川 于 2011-7-21 17:21 编辑

站立的姿势


     美藉犹太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贝娄少年时代曾遇到一件令他终生不能释怀的事情。  
     12岁的贝娄住在南卡罗来纳州。那时,他最大的乐取就是捕捉一些野生的小动物养在笼子里玩。  
     贝娄的家旁边有片小树林,日落黄昏时分,常有美洲画眉鸟来到林间歇息和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听起来如同天簌,简直没有一件人间乐器与之媲美。贝娄决定捕获一只画眉,让可爱的小精灵为他一人歌唱。
     终于,他成功了。那是一只漂亮的小画眉,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飞去,万分恐惧。后来,无望的它慢慢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开始吃食。站在笼子前,聆听着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贝娄开心极了。  
     他把鸟笼放到了后院。  
     第二天早晨,贝娄去喂食,忽然发现一只成年的画眉口含食物飞到笼子跟前。不用说,这肯定是小画眉的妈妈舍不得自己的孩子来喂食了。果然,在她的呵护下,小画眉把类似梅子的东西一口一口地吞咽了下去了。躲在屋角观望的贝娄庆幸不已,有其母亲的照应,小画眉日后必定会健康成长。  
     次日,贝娄去看他的“小俘虏”在干什么。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那可爱的小精灵竟无声无息的躺在笼子底层,居然死了。贝娄迷惑不解,他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  
     那天,正逢著名鸟类学家威利来看望贝娄的父亲。贝娄把事情告诉他。他听后做了这样的解释:当一只母美洲画眉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当囚徒好。
      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贝娄对画眉的举动深深的震憾了,打那以后,他再也没有任何活物关进笼子里。
      在自然界,还有另一种动物同样令人心生敬意。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长颈鹿有个怪癖,母长颈鹿刚生下小鹿,就会抬起长腿,踢向孩子,让其翻一个跟头,四肢摊开。如果小长颈鹿不能马上站起身,长颈鹿母亲会不断重复地踢,真到它能站起来。最不可思议是,当小长颈鹿终于第一次用它还在颤动着的双腿站起来的时候,长颈鹿母亲会毫不犹豫的再次踢向它,逼它重新站立。
     这种粗暴的行为看似不可理解,却是长颈鹿培养下一代生存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母爱的另一种表达。在荒野中,狮子,土狼等野兽都喜欢猎食小长颈鹿,如果长颈鹿妈妈不教自己的孩子尽快站起来,那么它就会成为这些野兽的猎物。
       选择站立,挺起胸膛,就算如美洲画眉般闭上眼睛,也不失灵魂的自由;学会站立,挺起胸膛,就算像长颈鹿一样遍体鳞伤,却能拥有生存的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尚善若水 于 2011-7-21 17:23 编辑

阅历胜于财富


      
      金钱没有记忆,但是阅历有。
  你不知道自己上学花了多少钱,但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美好时光让你永生难忘。你记不清家人的医疗账单有多厚,但是你永远感激拯救亲人生命的白衣天使。你记不清度蜜月的花费,但是在一起的浪漫让你心存温馨。
  毫无疑问,物质必须通过金钱购得。但是你很快会忘记价格,心中独留那份经历。尽管目前经济危机蔓延,但是你生活的质量不能出现“危机”。你依然可以照料父母,你依然可以陪孩子玩耍。静静地坐下来,把你爱的人揽入胸怀不需要花钱。你生活的其他方面,如健康、知识和意志力,也和经济无关。
  一切都将过去,就像过山车。经济会复苏,货币会流通……但是当你回味这段时光,我不希望你什么都没做,只有顾影自怜。危机夺去了你的金钱,但增加了你的阅历。如果你不能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感到满足,那么即使再多拥有一点,你也不会觉得幸福。
  改变人生的座右铭吧,阅历胜于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5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1# 海辣百川

禽兽如此,何况人哉!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5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地球村 于 2013-6-9 10:34 编辑

不要赢

     
      新结识一个快人快语的女子,她在单位里做部门主管,平时工作很多,压力也很大,却总是精神饱满、开朗快乐、上下左右都处的很好,大家都特别喜欢和她共事,成绩就有条不紊的出来了。熟了,就有人向这位主管请教快乐的秘诀。
     她笑笑,“真是有秘诀呢,三个锦囊。第一,同事提拔不眼红;第二,天塌自有高个顶;第三,和老公吵架不要赢。”
     其中这三个秘诀,精髓就是三个字:“不要赢”。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谁肯落后,机会来了争着上,开会总结时抢头功,就连说话,也不容别人先开口,心气热躁的要流鼻血。现在有几个能如这个女子一样,守住一种单纯的心态,不惦念输赢,只管认真做好自己那份工作,结果,一边给自己解了压,一边于声色不动中露了头角。
     “不要赢”这三个字,何止是和老公吵架的杀手锏,明明就是护佑人生的一个大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尚善若水 于 2011-8-19 15:49 编辑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美国一家电视台出巨额奖金向社会征集“最感人的故事”,要求是必须让人看了真的能感动,而且活动最后的得奖也是完全通过网络由大众来评选。电视台刚一发布启事就有好多人来投来了自己的故事或者拍摄的镜头。而且其中也有好多新闻工作者,希望能借助这一次活动获得巨额奖金并暴得大名。
  电视台在一个月里收到了近十万份作品,其中有专业人士的作品也有普通大众的作品。在网上的评选中,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些新闻工作者拍摄的作品,但是后来一个叫《趴下》的作品得票数遥遥领先,并一举拿下了第一。
  《趴下》只是一个一分钟的镜头,而且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拍的。对于这一个镜头,好多人都在期待,想看一看《趴下》是凭什么拿走这巨额奖金的?几个星期后,获奖作品在电视台播出,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远处一列疾驰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也是他每天的工作。这时候,如果他不扳动轨道,两列火车就会撞在一起。他正要扳动轨道时,突然发现他十岁的儿子正在另一个铁轨上傻笑。
  这时候,如果扳动轨道无疑儿子就会被疾驰而过的火车撞飞,可是如果不扳铁轨,那么两列火车就会相撞,这样儿子就会活下来,可是不知道会有多少无辜的人死去。
  火车过来了,扳道工扳动铁轨,同时冲着儿子大喊一声“趴下”,火车过来了,儿子还在笑。扳道工扳动了铁轨闭上了眼睛。几十秒后火车过去了,可是让扳道工意外的是儿子竟然趴在铁轨下,完好无损。扳道工冲过去紧紧的把儿子搂在怀里,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在这个铁轨道岔口会有这样惊险的事发生,可是这一幕被一个记者拍摄了下来,而记者下了火车后联系到了这个扳道工,原以为这个扳道工会是一个优秀的工人,可是让记者失望的是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在这个工作岗位已经工作二十年了。唯一的优点就是扳道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可是让记者大吃一惊的是扳道工的儿子智商有问题,十岁的孩子了智商就像三岁的孩子一样,而且更加让扳道工难过的是儿子的母亲就在儿子分娩的时候难产死了。记者十分感动,问道为什么儿子能在关键时候听懂那句话,扳道工告诉记者,儿子智商低,因此他经常给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傻呼呼的,儿子听不懂这一句话,但是他记住了这一句话,在关键的时刻,他想起了和父亲玩游戏时,父亲对他喊的“卧倒”因此逃过了那一次劫难,而这也是他和扳道工父亲玩游戏时,他做得最出色的一个动作。记者听了十分感动,最后把拍摄下来的录像送给了这个扳道工。
  在电视台采访这个年轻人时,问他怎么会有这一段录像,这一个年轻人激动的说:“我就是哪一个十年前的弱智儿童呀!二十多年来,父亲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而也是这一句话一直鼓励着我走到了现在!虽然我现在还不是很好,可是我一直记着父亲给我说的这句话,我相信在我的将来我一定不会让父亲失望的。”年轻人说完这一段话时,已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对于这个智商有些低的年轻人是这样,对于我们正常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只有把一样做到出色,甚至是最好,才能达到所预期的目地。
200712231713522767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为公 于 2011-8-19 15:51 编辑

暴风雨让山脉长得更快

     南美哥伦比亚东方山脉,狂风怒号,电闪雷鸣。桶倒瓢泼般的暴雨涤荡冲刷着,宛然刀子切削着瓜果皮一样,切削着山上的泥石;那雨水形成的急流,甚至将风化松动的巨石也裹挟着带下山去……人们也许会暗忖:慑于这暴雨的淫威,这山瑟缩着不知要矮下去多少?
     其实,我们想错了!据德国的地质学家研究,频遭特大暴雨袭击的南美这哥伦比亚东方山脉,不仅没见低矮下去,它反而比周边地区长得更快。这是什么原因呢?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这些具有陡峭山坡的山脉,其山顶上聚积着大量的非常潮湿的空气,这湿空气与从东而来的水分子含量极多的风相遇,于是便形成了暴雨。而地质的均衡回弹力量促成了这山脉的快速增长——当湿重空气以及雨水泥石离开山顶时,类似于一个人离开了一只独木船。人一旦离船而去,那突然失去重荷的船会凭着自身的浮力猛地升了起来。
     由此想到了人生。每一个人也是一道山脉,人生的山脉也难免会屡屡遭遇到命运的暴雨的洗刷冲击,但也会有一种强有力的“内陆板块力量”,即“内力”在推动我们。尽管那外在的暴雨会让我们人生的峰峦低矮下去,可这只不过是事物的一个方面,而总体情况是:其内在的力量让我们的上升已远远超过那低矮下去的部分。
     因此,当我们面对困厄和打击时,没有必要沮丧。相反,困难与险阻越大,它激发我们的内在的活力也就越大,我们的“成长”也势必会更快。在我们被命运的暴雨抽打时,让我们想想哥伦比亚这东方山脉吧,它或许能让我们焕发出十足的信心直面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8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尚善若水 于 2010-2-8 22:30 编辑

布什父子如哥们

  
     在2000年末,小布什当选美国总统。分析家认为小布什当选总统有很大的功劳是归功于他有一个强大的家庭背景,尤其是一个当过总统而且政绩不错的父亲——老布什,而调查机构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现,事实上很多选民将选票投给小布什正是因为他有一个可以随时请教国事的父亲。小布什当选后,纽约有份报纸甚至登了一张老布什意气风发的漫画,旁白是:白宫,我又回来了,跟我的儿子。老布什被认为是小布什最好国事顾问。
     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震惊了整个世界。在小布什领导下的美国政府,向伊拉克政府和基地组织发出强烈声讨,并开始着手准备发动一场针对伊拉克的战争。经过长达两年的准备,对伊战争开始提上议席,他们的战争计划很快在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分歧,主战派和反战派各持己见,都不妥协。最后,这个决定还是落在了小布什的头上,他作为合众国的首脑,要做出他人生中最大的决定。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他犹豫了很长时间,在他的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不停地有幕僚来去为他作各种报告。
     在他做出攻打伊拉克那个重要决定的前一天晚上,他正和幕僚在椭圆形办公室里,他举棋不定,甚至感到疲惫,但是幕僚们都在等他做出决定。这个时候,一个电话打了进来,助手告诉他是他父亲打来的。所有的人都为之一震,人们想着老布什这个曾经发动过对伊拉克战争的人一定会在关键的时候,替小布什做出最关键的决定。那个电话很短,两父子只简单地说了两句就挂了。
     第二天,小布什做出了对伊开战的决定。人们看到了一个幽默而温和的布什收起了自己的笑脸,像一名斗士一样掀起了一场战争。很多人都认为,这一定是老布什的决定,因为他是小布什的父亲,因为他在做总统的期间曾在海湾战争中铩羽而归。甚至,在白宫的内部都认为这个决定其实是小布什的国事顾问老布什做出的。
     事实上,在后来很多的时候,从白宫内部透露出来很多传闻都说,布什经常在讨论国事的时候接到父亲的来电。人们对老布什对小布什进行国事指导的事情几乎到了深信不疑的地步。只是,唯一蹊跷的是,两人很少见面,两人的电话往往只是温馨的只言片语,似乎不足以深入交流国事。而老布什也曾很坦诚地说过:“我早就不参与这些事情(政事)了。那是现任总统干的事情,我相信他能干好的。”
     2009年,小布什结束了长达8年的总统生活,他住在了位于达拉斯的住所里。他父亲老布什过生日的时候,小布什依旧给父亲送上了一张贺卡,贺卡上写着:“我这一生永远与乔治•H•W•布什儿子的身份相连,是我最大的幸运。”多少年来,小布什在老布什过生日的时候,都写这样内容一模一样的贺卡,以表示他对父亲的爱永远不变。
     当小布什结束总统生涯后,很多人很关心他的退休后干点什么,有记者特地去采访他的退休生活,他接待了记者。记者不可避免地问起在他从政过程中父亲这位顾问对他的决策影响,一身牛仔装的小布什回答说:“实际上,在我做州长的时候,我的父亲就不参与我的决策了。”
     记者又追问关于“关键来电”的事情,问老布什在电话里说了一些什么?
     小布什哈哈大笑说:“我父亲的来电只说了一句‘孩子,你还好吧,我爱你,请你悠着点’。他经常给我打电话,而且他每次的来电几乎都是这些内容。”
     记者震惊了,问:“难道您父亲不是所谓的顾问吗?”
     小布什很感激地回答:“如果说我的父亲是顾问的话,那他真是我从小到大的超级顾问,他每次都不停地过问我的健康、心情和生活,给我鼓励和支持。嗯,他的确是一个世界上最好的生活顾问。父亲爱我,我也爱他这个超级顾问。”
     记者听完这一席话,再没有了言语,不是因为挖掘到了一段轶事的真相,而是认识了一对真实的总统父子深切的感情。这对父子让他明白了:世界上最好的父亲应该给儿子什么呢?也许不是给帮儿子打点人生,帮忙做出多么宏大的决策,而是在每一个闲暇的时候,每一个想念的时候,打一个电话,问一声儿子“你还好吗”,然后再给儿子送上温暖的一句:“我爱你,请你悠着点!”
     这已经足够,而且这比什么都重要。
     是的,我确定,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顾问应该是——爱的顾问。
CALHZ7MW.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8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0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辣百川 于 2011-8-19 15:52 编辑

薄熙来给少数官员的九大“画像”

2009年12月6日 07:11  来源:人民网 选稿:张侃理

  东方网12月6日消息:据《重庆晚报》12月3日报道:12月1日—2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三届六次全会,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会上,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强调,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蜕化则是“慢性病”。他指出:有些人虽然没有违法,但作风蜕化,如果不注意,照样会“病入膏肓”,最终致命。薄熙来还专门从九个方面为作风蜕化的官员进行了“画像”,不妨让我们一同来感悟薄熙来书记为作风蜕化官员栩栩如生的“画像”。


  一是讲话、作报告、写文章,不动脑筋,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还不时拼出个四六句,不知所云。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官员一点儿都不新鲜,一些官员平时根本不注重学习,一天到晚看似十分的忙碌,但却从来都忙不到“点”上,成天奔波于各种不必要的应酬当中。需要讲话或者发言的时候,往往都是有关人员为其准备好,也难怪他们经常拿着讲稿发言时不时闹出一些笑话,其实,这些官员,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或者观点,这样的官员,何谈为什么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呢?


  二是习惯当“甩手掌柜”、做“二传手”,层层批转,坐而论道,不干实事。前些日子,关于“已阅”、“已转阅”这样的词汇在网上炒得火热,也这也恰恰暴露出少数官员作风不扎实,干事飘浮。对于上级的精神和要求,不能真正掌握其精神实质,不能充分结合本地或者本单位的实际具体来落实,这些人在理论上讲得娓娓道来,可是,由于缺乏实打实的作风,往往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干具体的实事,这样的官员,怎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呢?


  三是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落实文件,工作飘浮。要想带领一个地区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要想带领一下单位圆满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这对我们的官员来说,必须在准确地把握本地区、本单位的现实状况基础上,扎扎实实地贯彻上级的批示要求,从而拿出科学有效的举措和办法来。而如果只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那工作一定开展不好。这样的官员,不仅无法赢得下级的信服,而且也容易在一个团队中形成工作整体工作飘浮的氛围。


  四是不下基层,不搞调研,上情不明,下情不清,“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当“三拍干部”。村级干部住乡镇,乡镇干部住县城,区县干部住主城,根子不在基层,心思不在基层,如今,这样的干部并不少见,一门心思往“上”走,这样的干部根本无法与群众打成一片,即便偶尔到了基层,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根本无法具体地掌握基层的实际,这些干部往往对老百姓疾苦视而不见,又何谈什么关注民生,服务人民呢?




  五是报喜不报忧,专拣好听的说,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一带而过。当下,一些官员在谈起成绩的时候,仿佛就是一个兴致勃发的演讲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往往还夸夸其谈,试图通过一番演讲来充分反映自己的功劳和政绩。而对待问题,却总是半遮半掩,支支吾吾,甚至对于已经明摆着的问题,也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和搪塞,总希望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如此不能直面问题,不敢于承担责任的官员,又怎能委以重任呢?


  六是懒懒散散,松松垮垮。“上班一杯茶,一支烟,一个电话聊半天……”有些官员因为没有过高的追求,总是满足于现状,工作当中往往是懒懒散散,生活当中往往是松松垮垮,各项工作总是凑合将就,这样的官员,就算不贪污、不受贿、不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但这样的政府官员,不免有损党的形象,缺乏责任心与进取心,这样的干部,是科学发展征途上必然要淘汰的干部,如此不作为的干部是会遭到人民群众所厌弃的。


  七是不读书、不学习,玩游戏、炒股票,“斗地主”、打麻将。“活到老,学到老”。这至理名言应该是对每一个的要求,更何况作为党的官员,更应该时时刻刻都加强学习。当下,一些官员总是以工作繁忙、应酬太多为借口来为自己不读书、不学习开脱,事实上,这些干部更多的时间浪费在酒桌上,浪费在很多不必要的应酬中。而对于广大官员来说,要想作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那就应该多挤时间来读书、学习。


  八是铺张浪费,贪图享乐,办公室越修越豪华,小汽车越坐越高级。连日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人民检察院女检察长刘丽洁成为了网络上的焦点人物,这位贫困县的女检察长,不仅驾驶近百万元的豪车,而且,在原检察办公大楼毫无问题的情况下,居然又投入巨资新建豪华办公大楼,女检察长如此的豪气,也难怪会引起公众的热议呢?而当下,铺张浪费、贪图享乐的官员绝非少数,大把大把花公款,岂不知,这些公款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九是处事圆通、好人主义,喜欢当瓦匠“和稀泥”,喜欢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不当铁匠“硬碰硬”。大家一团和气,互相吹捧,看着彼此都是客客气气,十分团结,其实,这样的“伪团结”是对同志的不负责任,是对党的事业的不负责任。而官员之间的“和稀呢”,对待问题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导致大家在奔向腐败堕落的道路上齐头并进,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党的事业,葬送了党的干部,影响了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透过薄熙来对于作风蜕化官员生动而形象的“画像”,我们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好好“照照自己”,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让自己做一名GCD的好干部,更多地为党和人民群众服务,为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13360ea67673e30553b4288d4f8e002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0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川清明  溯古都丹阳凤凰玉印自生桥横  八百里沃野皆锦绣

看这意思应该是自生骄横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尚善若水 于 2010-3-10 09:30 编辑

不要等到被爱时才爱别人;不要等到孤独时才认识朋友的价值;不要等到有最好的工作时才开始工作;不要等到有许多东西时才与旁人分享一点;不要等到摔倒时才记起他人的建议;不要等到有时间时才为别人服务;不要等到伤害了别人才道歉,不要等到分手时才想要弥合;不要等待------因为你不知要等多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0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辣百川 于 2011-8-19 15:53 编辑

黑夜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有一个智者,他的身边有一大群摹名而来向他拜师学艺的学生。一天凌晨,天还未亮,四周一片漆黑,智者问了他的学生一个问题:“你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时候才能谓黑夜的结束,白天的开始?”
     学生们面面相觑,大多回答不上来,这时,有一个比较机智的学生说:“是不是可以说,当你能看见前面走过来一个动物,并能分辨出它是一只绵羊还是一只山羊时,就是很黑夜的结束,白天的开始?”
     智者摇摇头。
     另一个学生说:“那是不是当你能看见远处的一棵树,又能说出那颗树是无花果还是桃树时,就是黑夜的结束、白天的开始?”
     智者继续摇摇头。
     学生们在一阵猜测过后,终于忍不住,便问智者:“老师,那您说说黑夜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智者平静地回答:“当你无论看到一个男人或者女人的脸,都能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黑夜就结束了。如果你做不到,那么无论何时,你的心都在黑暗之中。”
http.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2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尚善若水 于 2013-6-9 10:49 编辑

纵有黄金千万吨,一天也只吃三顿
纵有豪宅千万幢,一夜也只睡一床




下岗工人身体最健康

   

        题记:退休之前的等级是按职务、职称、学历的高低档次划分的,退休之后的等级是按血压、血糖、转氨酶的高低来划分的——人到老了都一样!
        
        一群六十年代毕业的同学聚在一起开同学会。大伙多年难得一见,如今大多数人已经退休了,而且各自儿女也都长大****,终于有闲聚一聚。老同学在一起叙叙少年趣事,也算是天伦之乐嘛。
      和年轻人的同学会勾兑感情、中年同学会炫耀事业和家庭不同,老年同学会大家聊的主要是身体健康问题。
      班上混得最好的同学老王一如继往地没有来,大家对他有些意见,说:他以往在局长位子上的时候,怕大家攀他帮忙办事,不来倒也情有可原,如今已退下来了,还这样子,就有点傲众了。
      有知情者说:事情不是这样的。老王自从退下来之后,便再不摆架子了,见了门卫都主动打招呼。前几天他就和我约好,要好好和大家聊聊,可不巧昨晚心脏病发了,住进了医院。
      他怎么会有心脏病?
      主要是长期睡眠不好。你晓得他当副局长那么多年,想扶正可没少花心思。后来好不容易扶正了,又不得费着心思防他的副手。唉,当官可是件闹心的事啊!这不,闹出个心脏病人来。

         从老王的病开始,大家将话题就扯到了健康上,接下来的茶会,俨然成了一个医学研讨和疑难杂症展示会。
      搞外贸多年并发了大财的老刘,因长年应酬酒水浸泡,把肝搞坏了,前年换了肝,据称换肝病人活不过5年,他希望能创造奇迹,出门来参加聚会,小心翼翼,除了自带的红色营养液,什么也不吃喝。
      当编剧的老陈在同学中名气是最大的,编的电视剧在中央台都播过。他戴着一个大口罩,说话上气不接下气,宣布自己肺上出了问题,一到冬天就不敢出门,怕呼不上气——这都是过量吸烟造成的。
      当年的班花老余,年纪和体重比读书时代都增加了三倍。她说因为长期不爱运动,腰上已长了三环路,并正在朝四环发展。现在每天惟一做的事,就是和一帮老太太去跳扇子舞减肥。她当了几十年会计,一直不怎么运动,她要把大半辈子欠下的运动量,在这几年里给补上。
      还有同学得了类风湿、糖尿病、锥腱盘突出、甲亢,甚至初级老年痴呆。
      大家发现,只有老夏坐在一旁,不发一言。
      有人问:老夏,你身体还好吧?
      能吃能睡,没病没痛。
      老夏的回答,让大家有些嫉妒了,就如同前些年对局长老王和生意人老刘一样。风水轮流转啊,一向在同学中寂寂无闻的老夏,却在晚年拥有了大家都想拥有却又没有的东西——健康。
      大家于是请他传授保健经验。
      老夏说没什么经验传授,他从没有专门想过身体健康的事,哪怕一分钟也没有。
      大家都摇头不肯相信。
      老夏说:我自从十几年前下岗后,生活就很窘迫,粗茶淡饭,有时一星期才吃一回肉。因为钱太少,不抽烟当然更不喝酒。为了给女儿挣学费,每天起早贪黑去帮人运木头拉煤,累了躺下就睡,什么都不想!哪像你们,可以有时间打打门球练练太极吃什么维生素ABCDEFG……
      有人惊叹:天哪!老夏,你的生活完全符合现代最新的健康理念,有一本畅销书不知道你看过没有?健康生活方式是:戒烟限酒、少荤多菜、多吃粗粮、适当运动、心情轻松。呵呵,条条都扣得起啊!想不到你多年前就发现这个道理了!佩服佩服!
      老夏说:佩服个屁,你以为我想过这种健康生活啊?老子也想抽烟,也想吃肉喝酒,也想睡在床上上班。可,想有什么用啊?
      编剧老陈不无感慨地说:怪不得前段时间专家们调查得出结论,说穷人的幸福感最强。看来还应该补充写一篇文章,叫:下岗工人身体最健康!
      老陈!我劝你不要跟着那些专家去写狗屁文章,不要连穷人仅有的那点哭穷的权利也要抢!
      老夏说这话时,满脸通红,目光如炬。
http_im.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3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为公 于 2011-7-26 15:42 编辑

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


     每个人都渴望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不存在的。
     古今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盘,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举人进士,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灾难并不限于知识分子:“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样就会大大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团结!
74092_1252562098zaAw.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4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辣百川 于 2011-7-26 15:34 编辑

永不放弃希望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国际心理学会议上,一个俄国人向我大力推荐他所创立的积极心理治疗理论。
     他讲了他做过的一个试验: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他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们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个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两只大白鼠得以活下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真的令人吃惊:两只大白鼠竟然可以坚持24分钟,3倍于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
     这位心理学家总结说:前面的两只大白鼠,因为没有逃生的经验,它们只能凭自己本来的体力来挣扎求生;而有过逃生经验的大白鼠却多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它们相信在某一个时候,一个跳板会救它们出去,这使得它们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积极的心态,或者说是内心对一个好的结果心存希望。
     当时,我心里想着那两只大白鼠,总觉得不是滋味,就略带反感地对他说,有希望又怎么样,最后它们还不是死了。出乎我的意料,这时,他告诉我:不,它们没有死。在第24分钟时,我看它们实在不行了,就把它们捞出来了。
     我问:为什么要那么做?
     他说:因为有积极心态的大白鼠有价值,更值得活下去。我们人类应尊重一切希望,哪怕是大白鼠内心的希望。
       希望就是力量。在很多情形下,希望的力量可能比知识的力量更强大,因为只有在有希望的背景下,知识才能被更好地利用。一个人,即使他一无所有,只要他有希望,他就可能拥有一切,而一个人即使拥有一切,却不拥有希望,那就可能丧失他已经拥有的一切!
99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为公 于 2011-7-26 15:48 编辑

寻觅世间的傻人


    汉朝更始年间,天下大乱。有一个人叫刘平,带着母亲逃难。一路上,风餐露宿,食不果腹。有一天,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刘平只好把母亲藏在一个低洼地带,只身一个人出去找吃的。   
    结果,他碰上了一伙饿贼,要把他煮着吃了。他连忙跪地求饶,说自己是为母亲找野菜充饥而出来的,他恳请贼们能放了他,并且立誓说,如果能放他回去,让饥饿的母亲填饱肚子,他一定会回来,决不食言。
    群贼怜悯他的一颗孝心,放了他。
    刘平找到吃的,并伺候母亲吃饱之后,便把刚才发生的一切禀告给母亲。他说,既然答应了人家,我就得回去。于是,拜别母亲,一转身,真的走了。
  另一个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汉代人,叫荀巨伯。有一天,他听说朋友染病在床,于是,便到郡里去看望朋友。不巧的是,正赶上胡族入侵,郡里的人闻风而动,都四散跑光了。但荀巨伯没有跑。
  朋友劝他赶紧离开。他说,我怎能在这种危急的时候扔下你一个人不管呢,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我才不去做呢。
  胡兵很快发现了荀巨伯以及卧病在床的朋友。空空的一座城里,竟然还会有人在!这是入侵者万万没有想到的。胡兵很纳闷,问荀巨伯为什么不跑。荀巨伯说,朋友有病在这里躺着,我怎能丢下他不管呢。如果朋友今天难免一劫的话,希望我能代他而死。
  最耐人寻味的,是这两个故事的结尾:
  当群贼看到刘平真的返回来后,连他们自己都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世界还会有这么守信的人,最后,群贼非但没有难为他,还恭恭敬敬地把他送走。而那些胡兵,当听完荀巨伯的话后,感慨地说,我们这是无义之师攻入了有义之邦啊。在愧怍中,胡族竟然退兵而去。
  倘若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衡量刘荀二人的言行,他俩属于那种傻得连弯也回不过来的人。然而,刘平以信立身,荀巨伯以义退敌,成就了历史的佳话,也赢得了后人永远的敬重。
  只可惜,我们周围,这样的“傻人”太少了,聪明的人、自以为高贵的人太多了。这个世界的钻营、取巧、机关、陷阱、阴谋、暗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狼狈为奸,几乎都是聪明人、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人干的。是的,再宁静的尘世,也会被无数的心计搅扰得云残月破,鸡犬不宁。
  我们不缺聪明人,我们缺的,是像刘平、荀巨伯一样的“傻人”。在这个世界上,“聪明人”营造出的,只会是越来越自私的内心以及越来越庸俗的世界;而“傻人”们构建的,是立世的范本,是社会的底蕴,是民族的脊梁。
  也就是说,一个民族,只有多有这样的人,才会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尚善若水 于 2013-6-9 10:39 编辑

放弃一座金山


      从前有一个国王发现了一座大金矿,国王准备再民间征集大批精壮劳力前去开采。这时身边的一位大臣献策道:“陛下,开采金矿何必到民间去征集劳力呢?那样既耗时,又费钱。倒不如把监狱里的那些囚犯利用起来。他们不是特别喜欢金子嘛?让他们去开采金矿,他们准会十分乐意,干气活来一定比谁都卖力。”
     国王担忧地说:“让囚犯们去开采金矿,难道不怕他们将金子偷走并且逃跑嘛?”
     大臣说:“陛下请放心,这些囚犯之所以失去自由,都是因为他们的贪婪。面对如此大的一座金矿,他们谁不想据为己有啊?到最后他们肯定会为争夺开采出来的金子而互相残杀。我们只需要派出一小只队伍守在金矿的出口处,将最后的胜利者拿下即可。这不用华一分钱,也不用出一分力,就能轻而易举的得到一座金矿,何乐而不为呢?”
     “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国王对此大加赞赏,并下令将那些大量因T·W、受贿、偷盗、抢劫而获罪的囚犯送到矿区。
     几个月以后,国王想去察看一下采矿的进展情况。于是,再群臣的簇拥下,国王来到了矿区。果然,在洞口他们发现了不少腐烂的尸骨。他们猜想洞里的尸骨肯定更多,而在尸骨的一旁肯定堆积着像小山一样的金子。
     可是进洞以后,一切并未像大臣和国王所预料的那样,尸横遍野,金子堆积如山。矿山只是被开了一个小口子,并未触及金子。洞口死去的只是守护金矿的那一小队卫兵和少数几个囚犯。这是怎么回事呢?先前想出主意的大臣大惊失色,面如土灰,他怎么也不能相信一群贪婪之人会放弃一座金山而逃跑。
     原来,就在囚犯到达矿山的第三天晚上,他们就一起密谋杀死了洞口的卫兵,然后各自逃命。
        其实,在人们的心里,最渴慕的是自由。自由,只有自由,才是真正的赛过黄金千万倍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3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为公 于 2011-7-26 15:43 编辑

我们都是瞎子

【法】雨  果

吝啬的人是瞎子,他只看到金子,看不到财富。

挥霍的人是瞎子,他只看到开端,看不到结局。

卖弄的女人是瞎子,她看不到她的皱纹。

有学问的人是瞎子,他看不到自己的无知。

诚实的人是瞎子,他看不到坏蛋。

坏蛋是瞎子,他看不到上帝。

上帝也是瞎子,他在创造世界的时候,没有看到魔鬼也混了进来。
1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4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辣百川 于 2011-7-26 15:35 编辑

人生可以不苦

      一日,我与一老者闲聊,谈起一生,他感慨地说:“人生有三苦:一苦是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二苦是你得到了,不过如此,所以你觉得痛苦;三苦是你轻易地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是那么重要!”
      得不到时痛苦,得到了也痛苦,放弃了还是痛苦。何不以一种平常心态,顺其自然,人生完全可以不苦!
74092_1252562085DRl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5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为公 于 2011-7-26 15:43 编辑

世上没有白吃的苦

   
     大漠上,某位王公有大量的马匹和羊群,一个牧童显然不够,于是他又找来两个穷人家的孩子。
     主人安排瘦弱一点的那个孩子放羊,另一个强壮的孩子牧马。因为马的食量大得惊人,牧马要跑很远很远的路,而且马的性子又暴烈,牧马显然要比放羊艰难。可是,强壮的孩子命令瘦弱的孩子去牧马,瘦孩子本来一点也不情愿,可是,瞧瞧同伴健壮的身板和露出凶光的双眼,他只好答应。
  回家后,满腹委屈的瘦孩子把事情对母亲讲了。身为宗教徒的母亲安慰说:“孩子,你可能从此要比同伴多吃一些苦。可是,一个人吃苦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有的人是在为今后的幸福付出。所以,你不要为吃苦而抱怨。”
  懵懂的少年对母亲的说法一知半解,但想到现在吃苦是为了今后的幸福,他不再为自己的工作烦恼。
  从此,他每天要跑近百里的路到草原牧马,为了看好马群他被马踩伤过,从马背上摔下、被暴雨淋湿、饿肚子更是家常便饭。与此同时,他的同伴只要将羊群赶到离住处不远的地方,就可以躺在草地上晒晒太阳,或者睡大觉。就在这样艰辛的日子里,瘦孩子一天天健壮起来,骑马的技能也越来越炉火纯青。
  日子飞快流逝,牧马的孩子因为在马背上身手矫健,被主人相中做了护卫。再后来,他投身军旅,成为闻名一时的纵马驰骋的将军。瘦孩子早年吃的苦终于换来了好收成。他的放羊的同伴,到死都只是一个为主子做事的羊倌。
  瘦孩子就是成吉思汗的御前虎将——哲别。
  世上没有白吃的苦。每吃一份苦,你就为自己未来的成功和辉煌积攒了一点儿本钱。
22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为公 于 2011-7-26 15:45 编辑

好弓的标准

  
    唐太宗李世民自年轻时就金戈铁马,征战四方。这位马上皇帝特别喜欢弓箭,也非常善于用弓,作战中能在百步之外置敌人于死地。
    李世民当皇帝后不久,有人投其所好,给他进献了一张弓,李世民试射后,认为是张好弓,他高兴之余便拿起这张弓向宫中的弓匠炫耀。弓匠认认真真地对这张弓察看了一番,然后说:“这只是一张强弓,但并非好弓。”李世民听了满是疑惑,他忙问原因。弓匠说:“因为这张弓采用的材料并非上等。”
    弓匠接着继续解释说:“一张弓的好坏,不但要看它是否刚劲有力,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取决于做弓用料的脉理是否好。制作这张弓所用木材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都是斜的,这样的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也如弓的脉理一样射不直,从而导致偏离目标,所以它算不上是一张上等的好弓。”
    弓的好坏取决于用料的材质,人弓同理,人的优劣也往往取决于人的品质!
74092_1252562231Z83m.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0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尚善若水 于 2011-7-26 15:40 编辑

站立的姿势


      美藉犹太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贝娄少年时代曾遇到一件令他终生不能释怀的事情。  
     12岁的贝娄住在南卡罗来纳州。那时,他最大的乐取就是捕捉一些野生的小动物养在笼子里玩。  
     贝娄的家旁边有片小树林,日落黄昏时分,常有美洲画眉鸟来到林间歇息和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听起来如同天簌,简直没有一件人间乐器与之媲美。贝娄决定捕获一只画眉,让可爱的小精灵为他一人歌唱。
     终于,他成功了。那是一只漂亮的小画眉,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飞去,万分恐惧。后来,无望的它慢慢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开始吃食。站在笼子前,聆听着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贝娄开心极了。  
     他把鸟笼放到了后院。  
     第二天早晨,贝娄去喂食,忽然发现一只成年的画眉口含食物飞到笼子跟前。不用说,这肯定是小画眉的妈妈舍不得自己的孩子来喂食了。果然,在她的呵护下,小画眉把类似梅子的东西一口一口地吞咽了下去了。躲在屋角观望的贝娄庆幸不已,有其母亲的照应,小画眉日后必定会健康成长。  
     次日,贝娄去看他的“小俘虏”在干什么。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那可爱的小精灵竟无声无息的躺在笼子底层,居然死了。贝娄迷惑不解,他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  
     那天,正逢著名鸟类学家威利来看望贝娄的父亲。贝娄把事情告诉他。他听后做了这样的解释:当一只母美洲画眉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当囚徒好。
      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贝娄对画眉的举动深深的震憾了,打那以后,他再也没有任何活物关进笼子里。
      在自然界,还有另一种动物同样令人心生敬意。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长颈鹿有个怪癖,母长颈鹿刚生下小鹿,就会抬起长腿,踢向孩子,让其翻一个跟头,四肢摊开。如果小长颈鹿不能马上站起身,长颈鹿母亲会不断重复地踢,真到它能站起来。最不可思议是,当小长颈鹿终于第一次用它还在颤动着的双腿站起来的时候,长颈鹿母亲会毫不犹豫的再次踢向它,逼它重新站立。
     这种粗暴的行为看似不可理解,却是长颈鹿培养下一代生存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母爱的另一种表达。在荒野中,狮子,土狼等野兽都喜欢猎食小长颈鹿,如果长颈鹿妈妈不教自己的孩子尽快站起来,那么它就会成为这些野兽的猎物。
       选择站立,挺起胸膛,就算如美洲画眉般闭上眼睛,也不失灵魂的自由;学会站立,挺起胸膛,就算像长颈鹿一样遍体鳞伤,却能拥有生存的空间!
74092_1252562096PIIP.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辣百川 于 2011-7-26 15:55 编辑

狡猾是一种冒险


  从前,在印度有些穷苦的人为了挣点钱,不得不冒险去猎蟒。
  那是一种以潮湿的岩洞为居穴的巨蟒,喜吞尸体,尤喜吞人的尸体。于是被某些部族的印度人视为神明,认定它们是受更高级的神明的派遣,承担着消化掉尸体之使命。故人死了,往往抬到有蟒蛇占据的岩洞口去,祈祷尽快被蟒蛇吞掉。为使蟒吞起来更容易,要在尸体上涂满油膏。油膏散发出特别的香味儿,蟒蛇一闻到,就爬出洞了……
  为生活所迫的穷苦人,企图猎到这种巨大的蟒,就佯装成一具尸体,往自己身上遍涂油膏,潜往蟒的洞穴,直挺挺地躺在洞口。当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最主要的一点是——脚朝向洞口,蟒就在洞中从人的双脚开始吞。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头朝向洞口,那么顷刻便没命了,猎蟒的企图也就成了痴心妄想……
  我少年时曾读过一篇印度小说,详细地描绘了人猎蟒的过程。那不是一个大人,而是一个13岁的孩子。他和他的父亲相依为命。他的父亲患了重病,无钱医治。只要有钱医治,医生保证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钱也不多,那少年便萌生了猎蟒的念头。他明白,只要能猎得一条蟒,卖了蛇皮,父亲就不致眼睁睁地死去了……
  某天夜里,少年在有蟒经常出没的山下脱光衣服,往自己身上涂遍了那种油膏。他涂得非常仔细,连一个脚趾都没忽略掉。
  那少年手握一柄锋利的尖刀,趁夜黑仰卧在蟒的洞穴口。天亮之时,蟒发现了他,就从他并拢的双脚开始吞他。他屏住呼吸,不管蟒吞得快还是吞得慢,猎蟒者都必须屏住呼吸,蟒那时是极其敏感的,稍微明显的呼吸,蟒都会察觉到。通常它吞一个涂了油膏的大人,需要20分钟。猎蟒者在它将自己吞了一半的时候,也就是吞到腰际时,猝不及防地坐起来,以瞬间的神速,一手掀起蟒的上腭,另一手将刀用全力横向一削,于是蟒的半个头,连同双眼,就会被削下来。蟒突然间受到剧烈疼痛的强刺激,便会将已经吞下去的半截人体一下子呕出来。人就地一滚躲开,蟒失去了上腭连同双眼,想咬,咬不成;想缠,看不见,愤怒到极点,用身躯盲目地抽打岩石,最终力竭而亡。但是如果速度达到而力度稍欠,未能将蟒的上半个头削下,蟒眼仍能看到,那么它就会带着受骗上当的大愤怒,蹿过去将人缠住,直到将人缠死,与人同归于尽……
  不幸就发生在那少年的身体快被吞进了一半之际——有一只小蚂蚁钻入了少年的鼻孔。那是靠意志力所无法忍耐的。少年终于忍不住打了个喷嚏,结果可想而知……
  数天后,少年的父亲也死了。尸体涂了油,也被赤裸裸地抬到那个洞口……
50多年过去了,我却怎么也忘不了读过的这篇小说。其他方面的读后感想,随着岁月渐渐地淡化了,如今只在头脑中留存下了一个固执的疑问——猎蟒蛇的方式和经验可以很多,人为什么偏偏要选择最最冒险的一种呢?
将自己先置于死地而后生,这无疑是大智大勇的选择。但这一种“智”,是否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狡猾呢?难道不是吗?蟒喜吞人尸,人便投其所好从蟒绝然料想不到的方面设计谋,将自身作为诱饵,送到蟒口边上,任由蟒先吞下一半,再猝不及防地“后发制人”。多么狡猾的一招啊!
  人啊,为了我们自己不承担狡猾的后果,不为过分的狡猾付出代价,还是不要冒狡猾这种风险吧。试着做一个不那么狡猾的人,也许会感到活得并不差劲!
20110725_838a705fcfbef2eeb11dsV90ZYIezCTc.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2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5

本帖最后由 天下为公 于 2011-7-26 16:03 编辑

###
      不要等到被爱时才爱别人;不要等到孤独时才认识朋友的价值;不要等到有最好的工作时才开始工作;不要等到有许多东西时才与旁人分享一点;不要等到摔倒时才记起他人的建议;不要等到有时间时才为别人服务;不要等到伤害了别人才道歉,不要等到分手时才想要弥合;不要等待------因为你不知要等多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为公 于 2011-7-26 16:04 编辑

上善若水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尽管从总体上看,老子的处世哲学是消极、无为的,但如果剔除其消极成分,细细品味水的品性,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发掘或引申出有益的道理或原则的。
  一曰守拙。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此等宁静和达观,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这的确是一种“无为”,但不是对“大我”的无为,而是对“小我”的无为,是在个人利益上的无为。
  二曰齐心。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返顾地前进,故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慨叹。因其团结一心,水威力无比:汇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荡今涤古;乘风便起波涛,轰轰烈烈,激浊扬清。
  三曰坚忍。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九曲黄河,多少阻隔、多少诱惑,即使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雄浑豪迈的脚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浪击礁盘,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退缩,一波一波前赴后继,一浪一浪奋勇搏杀,终将礁岩撞了个百孔千疮;崖头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咬定目标,不骄不躁,千万次地“滴答”、“滴答”,硬是在顽石身上凿出一个窟窿来,真可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四曰博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它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从不挑三拣四、嫌贫爱富。它映衬“荷塘月色”,构造洞庭胜景,度帆樯舟楫,饲青鲥鲢鲤,任劳任怨,殚精竭虑。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彰显自己。
  五曰灵活。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它因时而变,夜结露珠,晨飘雾霭,晴蒸祥瑞,阴披霓裳,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它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吟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曰“水无常形”。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
  六曰透明。虽然也有浑水、污水、浊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无欲无求、堂堂正正。惟其透明,才能以水为镜,照出善恶美丑。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静如水,善莫大焉。
  七曰公平。水不汲汲于富贵,不慽慽于贫贱,不管置于瓷碗还是置于金碗,均一视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谓“水平”。倘遇坑蒙拐骗,水便奔腾咆哮,此乃“不平则鸣”。人若以水为尺,便可裁出长短高低。
  当然,以上只是水的部分优秀品格,还不是全部。但是,不论水有多少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其最根本的就是一条:“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才是真正的“上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 老子《道德经》
  “上善若水”,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正如古人所说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尽力去为。水的这种特性,可谓之“上善”。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 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20081141628142817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6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辣百川 于 2011-7-26 15:57 编辑

千两黄金的福报


  有一个青年,二十岁的时候,就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了。
  他到了阎王爷的面前,阎王从生死簿上查出,这个青年应该有六十岁的年寿,他一
生会有一千两黄金的福报,不应该这么年轻就饿死。
  阎王心想:“会不会是财神把这笔钱污掉了呢?”于是把财神叫过来质问。
  财神说:“我看这个人命格里的文才不错,如果写文章一定会发达,所以把一千两
黄金交给文曲星了。”
  阎王又把文曲星叫来问。
  文曲星说:“这个人虽然有文才,但是生性好动,恐怕不能在文章上发达,我看他
武略也不错,如果走武行会较有前途,就把一千两黄金交给武曲星了。”
  阎王再把武曲星叫来问。
  武曲星说:“这个人虽然文才武略都不错,却非常懒惰,我怕不论从文从武都不容
易送给他一千两黄金,只好把黄金交给土地公了。”
  阎王再把土地公叫来。
  土地公说:“这个人实在太懒了,我怕他拿不到黄金,所以把黄金埋在他父亲从前
耕种的田地,从家门口出来,如果他肯挖一锄头就挖到黄金了。可惜,他的父亲死后,
他从来没有挖过藁锄头,就那样活活饿死了。”
  最后,阎王判了“活该”,然后把一千两黄金缴库。
  这是一个流行的民间故事,里面含有非常深刻的寓意,是说一个人拥有再大的福报
和文才武略,如果不肯踏实勤劳地生活,都是无用的!
     另一个寓意是,对于肯去实践的人,每一步,每一锄头都价值一千两黄金。如果不
去实践,就是埋在最近之处的黄金也看不到啊!
20110108_2f8aee275612136cad5eAMH7xujG0qBU.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7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尚善若水 于 2011-7-26 15:52 编辑

饭局的“饭”与“局”


     据说,“饭局”一词是宋代人发明的,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宋人把“饭”与“局”连成一体,玄妙尽显。不过,追溯饭局的发端,何止千年。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的“渑池会”,项羽为刘邦摆下的“鸿门宴”,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无一不是决定历史走向和个人事业成败兴衰的饭局。这些饭局背后,赫然是万马千军的对峙,命悬一发的惊险,都是危机四伏、杀气腾腾的“局”。后来,贯穿清代数百年历史的“满汉全席”,以及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的“千叟宴”,更是花天锦地、宾客如云,演绎了饭局的极致。
     中国古代还有一种与文人有关的饭局,即“文人雅集”。其形式主要是游山玩水、饮酒赋诗、书画遣兴、品鉴文艺等,赏心悦目、怡然自得。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叙,他在任滁州太守时,常与众宾客郊游野宴,“朝而往,暮而归”,一边享受山肴野蔌,一边在投壶、下棋等游戏中交杯换盏,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实在是人生难得之乐事。苏东坡的《前赤壁赋》中也记录了他在一个初秋夜晚,“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一边“举酒属客”,一边谈古论今、扣舷而歌,笑声、琴声、歌声不绝于耳。最后,竟与朋友们挤在狭窄的小舟里酣然睡去,“不知东方之既白”,可见文人雅士的至情至性。
     饭局发展到今天,依然推杯换盏、兴致盎然。或朋友聚会、上下应酬、商务来往,或为一场接待、一桩交易,名目繁多,皆从饭局拉开序幕。虽为饭局,但几乎与“饭”无关,关键在“局”,以及这“局”里的人。“局”里有哪些人?有钱有权的,有前途的,有后台的,不一而足,反正是关系利害、能解决近忧远虑诸多问题、非通过饭局拉近距离不可的人物。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自然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饭局。尤其在今天,天上不会掉馅饼,但一场饭局下来,天上完全有可能掉资金、掉项目,甚至掉官位什么的。这就是许多人对饭局乐此不疲的原因。
     饭局不会设在人声鼎沸的夜宵摊、大排档,那些地方,上露天,下临地,一排桌,几把椅,简陋寒酸。要让客人觉得不虚此“餐”,饭局必须设在宾馆、酒楼那种招牌庞大、灯光璀璨之处。商人请业主,下级请上级,饭局一般设在豪华酒店的豪华包间,而且是那种少则三五千、多则上万元消费底线的包间。什么档次的客,进什么样的包间,花多少银子,主人心中有数。唯有这种大把大把挥金的地方,方能显出主人的“大气”与“客气”。主人也知道,客人来了就是准备大吃的,吃好了就会办事,天下没有白吃的饭局。
     选择好场地,这才迈出饭局“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是点菜肴,喊酒水。主人往往会先让客人先点,客人象征性地选择一二后,主人则大包大揽,菜捡最贵的点,多是生猛海鲜之类;酒捡最好的上,不是一瓶两瓶,而是一箱两箱。
     饭局以酒为主,无酒不成席。饭局的参与者,犹如一场戏的演员,酒则是把戏推向高潮的关键。戏的主题能否升华,客人酒足饭饱后能否实现主人的意愿,往往还要靠酒在饭局上发挥作用。酒犹如发动机的机油,发挥得好,机器就运转得灵巧,愿望便实现得快。演员们的表演从酒开始,先是围攻式,主人这边一齐端杯敬客人,心照不宣;接着是单挑式,陪酒者单独举杯,轮番上阵,调动一切恭维话向客人敬酒;再是自罚式,酒过三巡,客人酒量已明显不支,面对敬酒者不断摆手推辞,敬酒者往往以自罚的方式表达敬酒之诚意,喝一杯敬一杯不行,就喝两杯敬一杯,甚至喝五杯、十杯敬一杯,直喝得客人生发怜悯之心,把杯中酒干了为止。
     当然,主人明白,久经“酒”场的客人,拒酒说明他没喝好,到了来者不拒时,才是微醺的开始。为了讨客人欢心,主人还会与花枝招展的服务员私下讲好,让她们排着队,端起酒,扭动水蛇腰鱼贯而入,或讲一串荤段子,或唱自编的祝酒歌前去敬酒,颇有古宴“遗风”。客人享受着廉价的赞美,与美女们拉拉扯扯、推来让去,最终在美女的歌声中一饮而尽。这时,饭局真正进入高潮,杯中酒成了“感情酒”、“兄弟酒”,主人才真正成为饭局的主人,随意端起酒杯敬客人,一碰即干,主宾之间仿佛一下子跨越了万水千山,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酒精的最大妙处,就是能让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快速递进,让陌生人之间的感情快速升温,从陌生到熟悉,到朋友,到兄弟,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宾客对主人的要求,再难也可酌商,即使是出卖良心、违反法律的勾当,那也是朋友的事、兄弟的事、自己人的事,“为朋友两肋插刀”,何况兄弟乎?饭局在称兄道弟、把酒言欢中进入尾声。当然,酒终人不散,饭局之后主人还会安排一些节目,上演另一场大戏。
     这就是今人常常不胜其累又趋之若鹜的饭局。今人宴饮,更像一场化装舞会,酒是舞会的音乐,情是跳舞者的面具,而“利”则是其目的,人情循着利益的走向,利益披着人情的外衣,如此而已。而欧阳修、苏东坡这些文人雅士的宴饮,好在青山绿水间,诗酒流连,谈笑风生,唯讲求一个“趣”字。一“利”一“趣”,虽只一字之差,但已相去千里了。想当年,王羲之与友人兰亭雅集,作“流觞曲水”之戏:阳春三月,大家环坐水渠旁,于潺潺流动的水面上放置酒杯,任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并伴以吟诗作对。想想,都是美煞人的事。
74092_125256239285P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8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辣百川 于 2011-7-26 15:58 编辑

让自己活得更好

     
  拿破仑出身于穷困的法国科西嘉没落贵族家庭,父亲为了儿子能有所作为,把他送进了一所贵族学校。
  拿破仑的同学大都是有钱有势的贵族子弟,他们大肆嘲讽他的穷困。拿破仑非常愤怒,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
  拿破仑发奋学习,不理会周围的喧闹与白眼,就这样忍受了5年的痛苦。这5年之中,每一种嘲笑、每一种侮辱、每一种轻视的态度,都使他增加了决心,坚定了斗志。靠着不懈的努力,在1 6岁那年,拿破仑荣升为少尉,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贵族学校。
  随后,拿破仑接受军事征召来到邵队。到部队以后,他发现周围的同伴不务正业,却以追逐女人和赌博为荣。由于自己经济依然困难,再加上不善于溜须拍马,拿破仑不久即遭到同事排挤,被从少尉职位上挤了下来。
  拿破仑不再理会他们无聊的游戏,埋头于图书馆中,决心要让天底下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才华。他大量阅读哲学、军事、名人传记等著作。在部队中,他孤寂、沉闷、愤怒,但是他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并勾画着自己美好的未来。
  在图书馆的这段岁月里,拿破仑仅摘抄的笔记就积累了一尺多厚。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总司令,把科西嘉岛的地图画出来,并清楚地指出哪些地方应当布置防范,而且计算得非常精确。
  一次,长官见拿破仑的学问很好,便派他到训练操场上执行一项任务。这项任务需要极为繁杂的计算能力,他把工作做得极为出色,让长官甚是吃惊,于是他获得了新的机会。
  从此,拿破仑走上了飞腾之路。
  翻开历史,我们发现,在各行各业中成功的人,往往是出身贫苦的居多。他们大都是在苦难的皮鞭驱策下而奋发向前的,是在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导引下而不断向上的!
20110104_8133aee7ba6bcafb7810YoshCdq2D7D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9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为公 于 2011-7-26 16:05 编辑

富贵无边

     中国著名的国画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他画的牡丹栩栩如生,充满了富贵之气。
     有一次,一个人慕名而来,买了一幅他亲手画的牡丹,回去之后,立刻高高兴兴的挂在客厅里。
     几天之后,一个朋友来拜访,见到那幅画后,摇摇头说,“画倒是好画,可是不吉利。你看,这画上的牡丹没有画全,少了一个边。牡丹代表富贵,没画全,那不成了富贵不全吗?”
      那人听了感觉很有道理,买牡丹就是图牡丹代表的富贵,如果让人感觉不吉利,怎莫能要呢?于是他拿了那幅画回去,向俞仲林说明原因,希望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告诉他是他没有理解画中的意思,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条边,表示“富贵无边”,怎莫会不吉利呢?那人听了俞仲林的解释,高高兴兴的捧着画回家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同一个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你会发现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我们看待事情的态度。
20081201421537785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0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辣百川 于 2011-7-26 15:59 编辑

放低自己的杯子


      有一个郁郁寡欢的年轻人,千里迢迢跑到终南山寺院,对住持明心禅师诉苦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习绘画,但走遍天下,没有找到一个让我满意的老师。”
     明心禅师淡淡一笑说:“老和尚虽不懂丹青,但也喜好欣赏,收藏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画技不俗,那就请给老僧留一幅墨宝吧。”小和尚应声备下文房四宝。
     明心禅师继续说:“老和尚最大的嗜好,就是闲来品茗饮茶。施主不妨给老僧画一只茶杯、一只茶壶吧。”年轻人慨然应允,铺纸运墨,不一会,一只倾斜的茶壶和一只精致的茶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水壶内的壶水徐徐吐出一脉茶香,缓缓注入到茶杯之中。年轻人踌躇满志,得意洋洋,龙飞凤舞地在上面题上“茶香四溢”,四个大字。
     搁笔后,年轻人问明心禅师:“大师,这幅画您老人家可否满意?”禅师瞥了一眼,摇摇头说:“你画的确实不错。但我感觉,你把茶壶、茶杯的位置颠倒了。老僧看来,应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年轻人哈哈大笑,说:“大师好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倒水,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道理呢?”
     禅师捻须朗笑:“孺子可教也!其实,你懂得这个道理呀。只可惜,这些年来,你总是把自己的那个杯子端的高高的,比那些你要求教的“茶壶”还高。那样,老师们智慧的“香茗”,又怎么能注入你的杯中呢?”
     年轻人如醍醐灌顶,连连给禅师作揖、拜谢。从此谦卑恭敬地拜师学艺,终于集众家之长于一身,成为画坛的一代大师。
    《易经》一共64卦,每一卦都占卜着人生各个阶段的时运和状况。但卦卦都是凶吉参半,有利有弊。而只有一卦统统是吉利的运测------这就是“谦卦”。可见,放低我们的杯子,就是放低我们的姿态,谦虚为人、处事,必能有所成就。无论《易经》的作者是周公,还是文王,抑或是孔子,他们都靠谦恭卑下,平和宽容的君子风范,成就了自己,成就了事业。成为几千年来,人们尊重、追崇、缅怀、效仿学习的典范楷模。
20110307_99d0133d8a50329283faA4sHFLEPHaaj.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漳热线 ( 鄂ICP备2021000082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62402000199号 )

GMT+8, 2024-6-7 06: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