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悄然发生的变化
——南漳县推行人性化执法提升城管水平纪实
今年7月中旬,南漳县吹响了“大打城管硬仗,提升城市形象”的进军号。
3个多月以来,随着一系列人性化执法举措相继实施,人们发现,南漳县城悄然发生着变化:环境整洁了,秩序井然了,道路顺畅了,小城靓丽了……
变“堵”为“疏”
小商贩、小摊点是城市管理的难点。放任,影响市容;禁绝,则断了这些小本经营者的生活来源。
南漳县城管部门在“两难”中找准突破点——树立人性化执法理念,变“堵”为“疏”。
县sy中学门口商铺云集,众多的流动小吃摊点也“瞄”上了这一“风水宝地”。一直以来,小吃摊点和城管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城管一来,立马散去;城管一走,马上回来。
本着不影响市容环境、行人通行的原则,县城管部门在县sy中学门口对面的凤山路口划定了摊点“专区”,实行定区域、定摊位、定时间“三定”经营。
目前,22个小吃摊全部进摊位经营。摊主们在城管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组织成立了小吃生意协会,自我管理,规范经营。
县城管部门在各条繁华路段设置了9个免费公共信息栏,在万山路铺设100余块步道板,在各主要街道投放600个垃圾容器,规划了饮食、百货一条街,划设了瓜果临时摊点,引导业主归市经营。县城管、交通、交警部门联手,投资4万元,在城区所有街道划定车辆停靠线,新增车辆停靠点30多处,划定专业摊点50多个。
一个“疏”字,释放出巨大的力量: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经营秩序和车辆停放秩序混乱等问题迎刃而解。
变“罚”为“教” 地处县学府路的红生面馆生意很好,较小的餐厅难以满足经营所需,店主长时间占道、大面积占道。
城管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劝告,业主置之不理。
一张冷冰冰的罚单,难道是执法的唯一选择?
县城管执法局局长余允坤亲自上门。“生意我们应该鼓励支持,但影响市容和市民的出行那就得管理了!”考虑到面馆以经营早餐为主,余允坤现场与业主达成协议:早上8点前定区域出店经营,8点后无条件入店。
“城管,是为了人民管理城市,而非为了城市管理人民。”基于这一理念,县城管部门有了这样的共识——严管重罚,是治标“猛药”;强化宣传教育、培养市民意识,方为治本之策!
由此,城管知识宣传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商户、进网络“六进”活动全方位铺开。群发城管公益短信4万多条,印发《致临街经营户一封信》等宣传资料1万多份。执法车辆不间断地巡回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让全城家喻户晓。
以变“罚”为“教”为主要内容的新方式,在具体执法中逐一体现。
水镜路风神市场门口拐角处共有7户水果个体经营户,由于门面过小,经营者们总是把水果陈列到人行道上。县城管部门没有简单地一“罚”了之,而是通过换位思考,提出了“在室内安装货架”的建议,得到了业主的赞同。由此,室内陈列式经营顺利取代了过去室外地摊式经营。
对于车辆停放管理,县城管部门通过推行先宣传、后告知等程序,使乱停乱放现象得以消除,创下了零例处罚的成绩。
变“抛”为“包” 以前,城市管理的重任,完全被“抛”给了城管部门。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单凭一家之力远远不够,整体联动是出路。南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上阵,24名县“四大家”领导包街,112个县直单位包段,156个临街单位和企业“门前三包”。
县水镜路大转盘到徐庶路口、白凤路口,是城区最繁华的路段。市委常委、县委书记PanSJ,县长李焕珍以身示范,分别“包”了起来。除在外面开会时间外,每周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上路与干部职工一起清扫路面。平时有空儿就到路上检查督办。现在,这两段“最难管的路”成为了示范路。
县城管部门在自练内功上做实文章。执法大队按照4大板块,实行网络化管理,重点区域专人专管。市容部门132名环卫工人实行责任包段,定区域、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定标准、定奖惩“六定”,全天候路段保洁。
县委宣传部门牵头加强以《公民道德纲要》、《市民文明公约》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市民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城管工作。
一个“政府主导、部门包保、社会参与、职能部门履职”的合力城管、长效城管格局已经形成。“包”,“包”出了责任。人行道破损路面砖维修、水镜文化广场维修、苗圃北路改造等12项城市形象配套工程,分别由县建设、交通、供电等部门“包”起来。目前,人行道、文化广场维修亮化工程已完工,其他工程建设正在进行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