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拯救中国 于 2011-11-10 16:20 编辑
随着国家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的出台,省市也相应制定出一系列经济振兴计划。我县根据上级总体规划和要求,也提出了“211”发展南漳经济的工作思路,称之为“211工程”
所谓“211工程”,即建设“两区一片一廊”。“两区”就是特色工业园区和城北新区,“一片”就是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一廊”就是生态文化旅游长廊。“211工程”可以说是南漳的发展蓝图,极大地振奋了南漳人的热情和斗志,如果能顺利实施,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目前,“特色工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城北新区”的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农村建设示范片”和“生态文化旅游长廊”也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但是,我们还应清醒的认识到,实施这项工程,困难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出现的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多!没有这个思想准备和相应的应变预案,我们是无法完成这个巨大工程的!
思考之一:园区和修路大量征地,失去土地的农民如何安置?
世代靠种地为生的农民,一旦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果可想而知。如何安置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是政府不可回避的问题。
依拙愚见,三点仅供参考:一是适当提高土地补偿金额,给农民再创业提供资金保障;二是政府一次性给这些农民交好养老保险,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三是占有土地的企业,必须优先招募所占有土地主人进厂做工。若是修路占地,政府出面安排农民再就业。
思考之二:大量的蔬菜用地被占,南漳人民的菜篮子告急!
从前几年城南工业园、学府路征地,到近年的凤凰大道及南侧征地,城区内的蔬菜基地所剩无几!近年来,南漳菜价一涨再涨,是襄樊市三倍!这在一般百姓和靠工资养家糊口的职工来说,是难于承受的!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对此也有两点建议:一是政府应有组织的扶持城郊农民种菜。要注入资金让农民兴建蔬菜大棚,还要对于种植户给予适当补贴。要投入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种菜,还要引进现代种植技术,科学种菜。二是要疏通蔬菜运输渠道,扶持蔬菜运输专业户,引进外来蔬菜入漳。只有这样,才能平抑南漳涨菜价,解决燃眉之急!
思考之三:众多企业进驻南漳,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前些年,仅城南的一个化肥厂和一个造纸厂,已把蛮河变成了一条污水河。曾多次被中央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如今龙蟒公司扩建,华新水泥厂的兴建,粉尘污染和水污染,更是双管齐下!
现在再加上城东工业园开发,威利邦公司用木材需求,势必导致南漳境内木材的大量砍伐。昔日的蛮水已不再绿,今日的荆山还会不会常青?陶瓷厂需要大量粘土,会不会破坏植被?建材及汽车装饰材料厂,会不会使清凉河再变成污水河?
现在提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赚眼前的钱,欠儿孙们的债!因此,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必须注重环境保护。舍得花资金、花气力,做好污水处理、粉尘回收、计划砍伐、植被保护等工作。只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以上的“冷思考”才会变成真正的杞人忧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