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很久以前,在互联网上看过几张大学雕塑的图片,其中一张是西邮大学内的一个校内雕塑,网上的大学生一致给他取名为“读书顶个球”。
这个图片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读书顶个球”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个雕塑现在依然屹立在西邮大学,如果小丽也看过这个段子,可能也会说一句:“读书顶个球”。
小丽是湖南某重点大学中文专业的大四学生,毕业后,她开始到处找工作,直到去年底,她找到最好的一份工作,工资也不到2000元,而长沙市区的房价已经是6000多元每平米,今年过年回家,她发现很多在本地打工的亲戚朋友,月薪都是至少3000以上,而且包吃包住,她的表叔甚至在去年一年就赚到了车子和房子的钱,母亲告诉她:现在在农村,做房屋装修一年也能赚7.8万,想到自己搭火车站着回家,一年屁都没有赚到,小丽心里严重不平衡,她写了一篇《回家后,我无颜面对的事情:怎么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呢?》的帖子。
我们能够理解小丽的无颜面对。父母给她那么多钱读书,她却找不到薪水高的工作,无颜面对自己大学生的身份。读了这么多年书,却连高中毕业的人都不如,她同样无颜面对自己!以至于她不得不感叹:为什么自己连农民工都不如!
但实际上,如果从能力上来说,小丽可能的确不如农民工,很多大学生或许会不服气,但是事实上答案就是如此!
社会是公平的,如果你没有关系,没有后台,那么老板衡量你能力的唯一标准就是给予你工资的高低,小丽为什么找了这么多的单位,工资都非常低,但是农民工亲戚朋友却能够拿到3000以上,因为他们对老板的作用不同,对于老板而言,农民工亲戚朋友的作用可能要比小丽大了许多!
当然,这不是小丽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教育的问题,如今的现实情况是,如果你想要高工资,你大可不必读大学,也未必非得去北上广,随着制造业往二三线城市转移,在家里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而且工资水平还不低!
如今的中国教育,除了收学费和制造一大批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之外,你很难想象它在塑造大学生品行和人格方面取得的作用。
芝加哥大学前校长赫钦斯认为,大学不应该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努力寻找一种永恒的价值理念。事实上,社会的知识是变幻万千的,大学生在大学主要学习的应该是学习的能力,以及做人处事的道理,而不是那些所谓的专业知识!
在我接触的很多朋友当中,他们想找个合适的人工作非常困难,尽管大学毕业生很多,但是符合他们条件的却是少上加少!
而可怜的大学生们,即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不肯放下身段去做农民工所做的事情,他们一方面只有努力去考公务员,造成公务员队伍异常庞大,另一方面就是考研,可惜如今的研究生也逐渐变成了大学生了!
最近,有人在网上说:如今正在闹农民工荒,建议大学生去做农民工!
可怜的大学生们,当年踩着独木桥进入了象牙塔,毕业之后却只能去做农民工,更残忍的是,他们做农民工也做不过别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