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等待奇迹 于 2013-12-19 07:44 编辑
近日,南漳县一村民在路上捡到一件铜疙瘩(如图),主动上交文物部门。昨悉,经省、市有关专家现场考证,初步确认属春秋中晚期青铜鼎,可填补早期楚文化的研究空白。
12月5日下午4时许,南漳县武安镇赵家营村村民罗正洪,在路边看见一个奇怪的器物,猜测它是文物,于是主动向南漳县文体新局报告。
南漳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发现该器物通高26厘米,口沿高度20厘米,直径29.5厘米,有一耳一足和完整的底部,且周身有花纹,整个器形做工精细,纹饰精美。
省考古研究所专家陆成秋仔细比对后认定,属春秋中晚期的青铜鼎。为此,南漳县博物馆认为罗正洪护宝有功,给予1000元现金奖励。
工作人员在路边仔细清理,又发现了青铜盏及部分青铜器物残件,以及大量汉代菱形和圈形墓砖。昨日下午,省市9名考古专家再次赶到南漳进行勘察。
考古专家介绍,荆州、荆门、襄阳一代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大都属于战国时期,而出土春秋时期的器物极少。此次青铜鼎的发现,将填补南漳县早期楚文化的研究空白,是楚文化考古的重大发现与突破。
|
|